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安全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 建筑工伤:合法权益的损害赔偿

建筑工伤:合法权益的损害赔偿

时间:2024-02-1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7986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事故发生建筑施工过程中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事故必须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过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建造和安装。只有当人身伤亡发生在建造和安装两个工作环节的进行过程中,才构成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如果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之外,如工程竣工验收后倒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不属于建筑施工事故的范围。

2、事故发生在建筑施工工作区域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二是事故必须发生在建筑施工工作区域。这里的工作区域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因建造、安装等施工活动需要而必然到达的区域,包括施工现场、搬运建筑材料途中、拆装运输机械设备途中等。

3、事故受害人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三是事故受害人必须是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这包括建筑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职工、雇员、帮工、学徒工等,其根本特征是成为该企业或组织的成员并为工程建造、安装提供个人劳务。

4、事故受害人必须有损害事实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四是事故受害人必须有损害事实。确定民事赔偿责任应遵循“无损害、无赔偿”的原则,即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基础。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也必须以受害人有损害为必要条件。如果只是出现意外事件、作业人员过失行为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没有发生人身、财产上的损害,则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能从管理上严格措施,或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或纪律处分。

5、作业人员的致害行为及有关物件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五是作业人员的致害行为及有关物件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必须有因果关系。需要明确地是,只有作业人员的行为是为工作需要和必须的,才构成施工事故。如果是作业人员因施工以外的原因,如职工殴斗造成人身伤害,不属建筑施工事故,应按一般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处理。引起损害发生的有关物件主要指工程倒塌、机械设备毁坏、安全设施失当以及其他意外情况。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1、与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在于赔偿起因不同。建筑施工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而获赔偿。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是由于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2、与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在于赔偿起因不同。建筑施工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是由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造成的。而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是由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3、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区别在于赔偿起因不同。建筑施工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是由从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造成的。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是由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法律关系

1、建筑施工事故中的工伤赔偿法律关系

工伤是指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形成的,依照《劳动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规定处理的人身伤亡事故。建筑施工事故构成工伤,当事人之间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是否构成工伤,赔偿争议是否符合工伤赔偿案件的条件,应当从特定主体要求、劳动关系存在与否、事故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等几个方面进行把握和界定。

2、建筑施工事故中的雇员受害赔偿法律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劳动力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分配形式日趋多元化。因此,不能再简单地以生产资料私有即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来区分劳动法律关系和雇佣法律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应当主要从接受劳动者(雇员)提供劳务的主体上来区分和界定。具体认定是否存在雇佣关系,还要从双方之间有无雇佣合同、受雇人有无报酬、受雇人有无提供劳务、受雇人是否受雇佣人的监督和指挥等方面全面考察分析。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一般是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企业。根据《劳动法》和《建筑法》的规定,建筑市场的用人单位主要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等。而建筑施工事故的受害人则是与上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于没有营业执照和合法用工权的个人或组织,如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村建筑队等,与向其提供劳务的劳动者之间只能发生雇佣法律关系。在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中,需要考虑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受害方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受害方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特殊侵权责任主体的确定

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的区别

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自己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的原则,即不对他人的行为负责,也不对自己无过错的行为负责。而特殊侵权行为既可能有为他人行为负责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对自己没有过错的行为负责的情况。

特殊侵权行为中的建筑施工事故工伤赔偿和雇员损害赔偿

特殊侵权行为中的建筑施工事故工伤赔偿和雇员损害赔偿是一种特殊情况。其中,一些损害是由于建筑施工这一客体存在危险性发生意外情况出现的物件致害,一些损害是作业人员的过失行为。但致害的行为主体(具体致害人即作业人员)与赔偿责任主体(致害人与受害人共同的用人单位或雇主)是相分离的。

对劳动者或雇员的人身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是建筑施工作业这一客体或致害物件的经营管理人(也是具体致害人履行职务行为的受益者)即用人单位或雇主。

在现实生活中,工程建设存在着许多违法的承包、分包合同关系和其他违法从事建筑活动的行为,使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往往出现多个责任主体,需要依法确认,以维护正常的建筑施工市场秩序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多个赔偿责任主体的情形

对于实践中出现多个赔偿责任主体的情形,我们进行如下初步探讨:

  1. 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的情况

    如果发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或个人,或者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总承包方违反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或个人,导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发生,承包单位或个人和发包单位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发包单位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发包单位为共同被告。

  2. 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的情况

    如果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或合法分包的单位将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发生,分包方和总承包方、再分包方和分包方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总承包方或分包方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总承包方或分包方为共同被告。

  3. 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转包的情况

    如果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转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接受转包方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接受转包方和承包单位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时,承包单位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承包单位为共同被告。

  4. 建筑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情况

    如果建筑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导致接受转让方、接受出借方或借用他企业名义方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接受转让方和转让方、接受出借方和出借方、借用他企业名义方和允许借用方为赔偿责任主体,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工伤赔偿争议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时,转让方、出借方、允许借用方列为第三人。在雇员损害赔偿争议诉讼时,转让方、出借方、允许借用方列为共同被告。

特殊侵权责任主体的确定原因

特殊侵权责任主体的确定有以下主要理由:

  1. 违法转移建筑施工作业危险客体方具有明显的过错

    非法发包、分包、转包及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方对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过错。建筑施工行业是具有一定危险的作业,国家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已完成的工程业绩等方面规定了相应的资质条件。当建筑施工作业的经营管理人合法地从事建筑活动,依法承包、取得分包时,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已不直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因此,当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时,应由合法经营管理施工作业的人承担责任。

    当建筑施工作业被他人非法经营管理,如将工程发包、分包、转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导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时,发生事故的现经营管理人应当承担责任,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原经营管理人或占有人虽然已不直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由于其明知建筑施工作业的危险性,明知国家对建筑活动主体有法定的资质要求和限制,明知违法转移建筑施工作业之后人身损害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加大,仍然违法转移建筑施工这一危险作业客体,显然没有尽到对损害后果发生应当预见和控制的注意义务,具有明显的过错,对受害人应承担相应的侵权法律责任,只不过这种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行为责任,不象现经营管理人对受害人承担的是无过错特殊侵权责任,即工伤赔偿责任或雇员损害赔偿责任。

  2. 违法转移方的违法行为与劳动者(雇员)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确定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因果关系时,应当有条件地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说。即应当查明引起人身损害发生的全部条件,并把对损害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的因素都作为原因来分析和对待。在此基础上,区别各种原因对损害结果发生所起的不同作用,通过抽象出某一个或几个环节来确定因果关系。

    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的直接原因一般是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或物件,施工人员行为或物件与损害结果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因果关系)正是用人单位(雇主)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的根本前提。按照“相当因果关系”说,这里的因果关系链条并未截止,违法转移建筑施工作业客体方的违法行为也是人身损害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虽然这种违法行为只是为人身损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但违法转移方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履行对损害后果应当预见的注意义务,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仅具有明显的过错,其违法行为也是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之一。因此,让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既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建筑活动秩序,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基本的劳动权利和人身权利。

    如果转移方是合法地发包、分包等,这种转移施工作业危险客体的行为表明其已充分地、合理地履行了对损害后果发生的注意义务,对损害的发生没有任何过错和过失,不应认定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违法转移方的侵权民事责任明确规定

    有关法律比较明确地规定了违法转移方的侵权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86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问题,欢迎你访问手心律师网法律咨询频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路施工安全总结与计划

    公路施工中的安全工作总结与计划。文章前期安全工作总结涉及到吸收塔壁板安装和塔内箱型梁穿吊作业等工作的挑战,并强调了预防工作的关键。安全工作总结部分强调了关注安全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现场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

  • 医疗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规定

    中国医疗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项目,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项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计算,以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及标准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人身损害、伤残损害和死亡损害的赔偿。同时,也涉及了精神损害抚慰金、营运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和车辆减值损失的赔偿。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公正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 施工安全协议书

    甲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临时用电设备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采取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同时强调双方必须遵守国家和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工程及人员、材料、

  • 复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 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可以先冻结财产吗
  • 产品质量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