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在对同一违约事实适用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时,禁止同时主张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这是因为同时主张违约金和损失赔偿会导致赔偿的数额超过实际造成的损害,违约责任具有惩罚性,违背了“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并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的上限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然而,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减少或增加违约金的数额。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违约金。然而,违约金是当事人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因此,法官有权自由裁量违约金的数额。此规定不仅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还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和损失大小证明的麻烦,使当事人能够迅速确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当事人如果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违约金过高,就需要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首先,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可以由当事人事先约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这意味着与损失赔偿相关的问题可以在合同订立时就得到安排。这种约定与损失发生后由当事人协商确定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不同。由于损失赔偿以守约方受到的损失为前提,当损害发生后,确定赔偿额会遇到困难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约定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有助于确定赔偿额和及时解决纠纷。
其次,赔偿损失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赔偿损失的目的是弥补守约方所受到的损失。因此,赔偿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并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作为赔偿范围的确定标准,这是赔偿损失的补偿性特征。同时,在特定情况下,赔偿损失还具有惩罚性。例如,如果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应承担加倍赔偿的责任。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同一违约事实,不能同时主张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八条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销售合同无法履行时的退货权和赔偿责任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卖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买方有权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合同中的继续履行责任取决于违约情况、守约方的选择和违约方的履行能力。同时,如果货物质量不符合要求,买方可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