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施工企业与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若干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条和《合同法》等规定,对于这种合同的处理方式是:
如果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劳务使得工程合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劳务分包企业有权请求劳务费并得到法律支持。但是,如果工程不合格是由于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劳务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劳务分包企业请求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的劳务价款将得不到法律支持,并且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
2、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以劳务分包合同的名义签订的实质上的工程分包合同,根据合同的实际内容和建设施工中的客观事实以及双方结算的具体情况来认定双方合同关系的本质。如果这种合同被认定为工程分包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将按照工程分包合同的规定进行重新确认。
3、工程分包企业以劳务分包合同的名义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的实质上的工程再分包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工程分包企业因此种行为取得的利润将被收缴,或者由建筑行政管理机关作出同样的收缴处罚。
1、资质问题引发的纠纷:根据《建筑法》和建设部《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禁止超越本企业的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向无质资或不具备相应质资的企业分包工程。
2、履约范围不清引发的纠纷:在施工实践中,总包单位与分包商之间因履约范围不清而发生纠纷的现象很常见。造成履约范围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分包合同条款内容不规范、不具体。因此,在订立分包合同时,应严格按照《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的条款进行订立。
3、转包引发的纠纷: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建设工程转包是被禁止的。
1、严格审查劳务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根据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从事劳务作业的企业需取得相应资质,未取得资质、借用资质或超越资质签订的合同均属无效。
2、严格审查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相关证件。由于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一般都使用招投标制,且招投标完成后不退还投标文件,导致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证件留存在多个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中,存在证件复印件的管理混乱和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因此,承包单位应仔细审查这些证件的年检时间是否与投标、签订分包合同时间一致,以及是否存在在原复印件上再次复印的情况。
3、严格审查分包人委托代理人的授权情况。要求委托代理人提供分包人的授权委托书,并详细审查其授权范围是否明确具体,以及委托代理人是否具有签订合同、代表分包人履行合同的相应资格。
4、联系分包人单位,到分包人单位办公地点进行现场考察确认。为防止包工头使用个人伪造的分包人公章盖章、签订合同、领取劳务分包款项等情况的发生,建议承包单位要求分包人提供委托代理人的投保关系证明,并到分包人办公地点进行明确确认。
工程转包是指建筑工程的承包人违反法律规定,将其承包的工程变更合同主体或以包代管、不参加现场管理的行为。肢解分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单位的行为。我国的《合同法》和《建筑法》都严禁工程转包和肢解分包行
工程劳务分包给个人不违法。总承包人或专业承包人可以自主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进行劳务分包,并不需要发包人的同意。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
总承包人或专业承包人可以自主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进行劳务分包,并不需要发包人的同意。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注意事项:劳务分包公司可承担的单项业务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的5倍。在我国更为常见的是承包人将建设工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工程总承包单位要将工程分包给具有资质的单位,而个人是不具有承包资质的,所以不能将劳务分包给个人。第二十九条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