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某诉张某承揽合同纠纷和孔某诉张某买卖欠款纠纷两案中,原告吴某和孔某均申请了诉讼保全,并导致了张某经营的砖厂被查封。两案一审判决后,张某未履行义务,吴某和孔某分别申请强制执行。此外,另有9人也起诉张某并胜诉,但这9人没有申请诉讼保全。法院将这11件案件合并执行,评估显示被查封的砖厂价值为64.9万余元。孔某在强制执行中购买了3件案件的判决债权,使自己的执行受偿额升为41.99万元,法院决定将砖厂的全部财产执付给孔某,并按比例执付其他债权人。
吴某认为自己的优先受偿权被剥夺,多次向法院申诉,并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确认申请。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作出裁定,确认某市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违法剥夺了吴某的优先受偿权。吴某根据该裁定要求某市法院赔偿未得到的受偿工程款11万余元及其他费用。
某市法院逾期未作出赔偿决定,吴某向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受理了该案,并在听证中,某市法院提出吴某在领款执据上签署同意分配方案,并按比例领款,应视为已放弃了优先受偿权。吴某认为签字是为了领款,并没有放弃余款的优先受偿权。经协调,孔某同意支付给吴某10万元,并达成协议,吴某放弃其他请求并申请撤回赔偿申请,案件以中级人民法院准予撤回申请的方式结案。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给予依法确认有违法行为的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赔偿申请的程序和要求。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规范的国家赔偿案件,某市法院的错误行为已被中级人民法院确认为违法。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受理赔偿请求人的申请,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本案以撤回赔偿申请的方式结案,实质上是通过调解满足了请求人的赔偿请求。虽然国家赔偿法尚无司法赔偿案件可以进行调解的相关规定,但这种方式有其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
调解是解决国家赔偿纠纷的一种积极探索,有助于及时解决纠纷,保护请求人的权益,兼顾国家权力和责任的平衡。调解可以多方位弥补受害人因违法司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满足受害人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司法实践的发展。
国家赔偿法应修订,确立司法赔偿第三人制度,明确利害关系人在赔偿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利害关系人应被允许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程序,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请求人的权益,充分考虑损害的实际情况,实现公平正义。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赔偿范围的界定,包括赔偿的行为范围和赔偿的损害范围。赔偿行为范围指国家对于刑事司法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而赔偿损害范围涉及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直接损害、间接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等方面。西方国家和我国对于刑事赔偿范围的理解存
轻伤刑事案件在公安机关调解后的赔偿金额解决方式。双方需协商解决赔偿金额,如协商不成,公安机关会进行调解。公安机关等机关在当事人和解时会审查自愿性和合法性,并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等可向司法机关提出从宽处理和从宽处罚的建议。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