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于2003年毕业后加入某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0年的劳动合同。然而,去年10月,王某因病住院治疗。今年4月,公司以王某的医疗期满且尚未康复无法工作为由,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了4个月工资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和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然而,王某对此决定不满,并委托代理人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仲裁委员会审理后撤销了公司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根据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而停止工作治疗病情,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对于实际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本单位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职工,医疗期为3个月。
该公司认为王某的住院治疗已经超过了医疗期,并且他仍然无法从事工作,因此决定立即解除劳动关系。然而,该公司忽略了《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不能从事原工作或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
换言之,该公司在程序上违法。公司可以书面形式通知王某将于30日后解除劳动合同,但不能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部发布的规定,该公司在解除王某劳动合同时违反了程序要求。因此,仲裁委员会撤销了公司的解除决定。公司应该依法提前30日书面通知王某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一是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员工的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也必须严格以法定事由为依据并遵守法定程序,如员工是否能
劳动者患病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尚未治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支付相应经济补偿。第二条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