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来实现。申请执行时,需要提交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会对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并可以采取划拨、扣押、拍卖等强制执行手段。
在行使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时,被执行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三人指的是承担某建设工程的第一承包施工人,不包括总承包项下的分包人或转包人。
承包人只能就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发包人未支付的工程价款行使优先受偿权。这包括承包人独立完成的和参与完成的建设工程,但不包括因其他原因而未付款给承包人的款项。此外,某些建设工程不适用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例如所有权不明确、有争议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办公楼、道路、桥梁等公益建筑工程。
行使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范围并不包括建筑工程价款的全部。它仅包括承包人因承包工程而实际支出的费用,如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机械台班费、各种税费等。承包人垫付的工程款(除非以工程垫资为名进行资金拆借)如果已经物化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应当支持其受偿。然而,发包人违约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包括逾期付款的利息、停返工损失、材料设备闲置损失、预期可得收益及约定违约金等,并不属于优先受偿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1)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这体现了生存权优先于经营权的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
(2)数个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之间的彼此限制。一项建设工程可能涉及基础工程施工合同、主体工程建筑施工合同、工程安装施工合同及工程装饰装修合同等多个承包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各承包人都有权享受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受偿顺序和比例。考虑到建设工程的承包主体虽然施工行为有先后,但其优先权产生的基础、指向的对象一致,作为工程价款的构成成分也完全平等,时间上的先后不影响权利本身的效力。因此,在同一项建设工程中,各承包人应平等享有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各承包人之间应按所确定的债权比例平等受偿。
(3)诉讼保全措施对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限制。人民法院在处理被保全的建设工程时,承包人可以主张优先受偿权。然而,承包人是否能在保全财产未被处置之前主张提前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尚存争议,而且在程序上也存在障碍。
(4)行使期限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四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
如何防范工程款纠纷。首先,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并对其进行资信能力考察。其次,审查建设手续以避免陷入困境。此外,请专业人员审核合同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密性。最后,完善施工手续以避免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工程款纠纷的发生。
解决工程款纠纷的几种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约定工程款的支付期限、逾期利息及调价方法,包括预付款、进度款等,并合理利用逾期认可条款保护承包人利益。其次,要重视签证管理,遇到图纸延误等问题要及时沟通并达成共识。再次,在诉讼时效内依法维权,可以利用合同法第2
提起诉讼时如何选择被告,重点是被告的支付能力。同时,文章强调了充分准备证据资料的重要性,以应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周期长、投资大及专业性强等特点带来的诉讼难度。此外,提出了准确合理的诉讼请求,包括拖欠承包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并指出在诉讼中应争取包括违约金
工程欠款产生的多种原因。首先,由于承、发包双方信息不对称,承包人在交易初期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正确选择交易对象和了解真实情况。其次,工程款的拖欠往往源于双方对工程款数额的争议,解决质量、工期等争议是解决工程欠款问题的前提。此外,缺乏有效的清欠手段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