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来实现。申请执行时,需要提交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会对执行申请进行审查,并可以采取划拨、扣押、拍卖等强制执行手段。
在行使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时,被执行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三人指的是承担某建设工程的第一承包施工人,不包括总承包项下的分包人或转包人。
承包人只能就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发包人未支付的工程价款行使优先受偿权。这包括承包人独立完成的和参与完成的建设工程,但不包括因其他原因而未付款给承包人的款项。此外,某些建设工程不适用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例如所有权不明确、有争议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办公楼、道路、桥梁等公益建筑工程。
行使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范围并不包括建筑工程价款的全部。它仅包括承包人因承包工程而实际支出的费用,如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机械台班费、各种税费等。承包人垫付的工程款(除非以工程垫资为名进行资金拆借)如果已经物化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应当支持其受偿。然而,发包人违约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包括逾期付款的利息、停返工损失、材料设备闲置损失、预期可得收益及约定违约金等,并不属于优先受偿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价款包括承包人为建设工程应当支付的工作人员报酬、材料款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不包括承包人因发包人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1)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这体现了生存权优先于经营权的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
(2)数个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之间的彼此限制。一项建设工程可能涉及基础工程施工合同、主体工程建筑施工合同、工程安装施工合同及工程装饰装修合同等多个承包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各承包人都有权享受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受偿顺序和比例。考虑到建设工程的承包主体虽然施工行为有先后,但其优先权产生的基础、指向的对象一致,作为工程价款的构成成分也完全平等,时间上的先后不影响权利本身的效力。因此,在同一项建设工程中,各承包人应平等享有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各承包人之间应按所确定的债权比例平等受偿。
(3)诉讼保全措施对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限制。人民法院在处理被保全的建设工程时,承包人可以主张优先受偿权。然而,承包人是否能在保全财产未被处置之前主张提前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尚存争议,而且在程序上也存在障碍。
(4)行使期限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16号“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四条明确规定:“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为六个月,自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起计算。”
建筑工程款的诉讼时效及结算方式。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中国采用的工程结算方式包括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目标结算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涉及备料款的预付、扣还及违约责任等也做了详细规定。
关于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信息、双方职责、物资供应、工程款结算方式以及施工与设计变更等方面。合同中明确了甲方和乙方的职责,物资供应方式和工程款结算方式等细节,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要求。
工程未完工时工程施工费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只有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有资格主张工程款。针对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承包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中断诉讼时效以保障自身权益。
实践经常出现一个建筑物竣工验收后产生优先权和担保债权的同时存在如何适用,那个更优先。按照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担保债权基本按规定履行一定程序,具有社会公信力,比其他债权有优先受偿权。而优先权仅是以法律授权而存在,仅比一般债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其他特权无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