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为16个月本人工资,六级为14个月本人工资。
2. 伤残津贴:五级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为本人工资的60%。
3. 生活护理费:根据生活自理程度,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分别支付不同比例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4.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所在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的70%支付。
5. 医疗费:根据工伤保险规定报销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和药费。
6. 交通费、食宿费用:按照所在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7. 残疾辅助器具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报销。
除了上述赔偿项目外,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1.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五级为30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为25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为30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六级为25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和财产权益。
1. 过错责任及过错推定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3. 共同侵权责任: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4. 教唆、帮助两种侵权责任的形式: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 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3.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非因公死亡的认定及其待遇规定。非因公死亡包括地震、火山、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死亡,除因病死亡外不能被认定为因工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非因工死亡的家属可享受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待遇,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的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相关赔偿项目。如果事故导致受害人伤残,责任方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抚慰金等费用。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责任方应当赔偿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丧葬费在内的合理费用。
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导致死亡的情形能否被视为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如果有人在上班时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应被视为工伤。
伤残鉴定的概念、范围及赔偿标准。伤残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他级别伤残赔偿标准也有相应计算方法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