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家属应如何提出赔偿要求?
时间:2024-05-1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新生儿死亡案件:家属索赔的法律分析和赔偿判决
案情介绍
张某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女儿因两肺重度羊水吸入窒息而死亡。张某将宁波某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58万余元。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于8月11日做出判决,宁波某医院被判赔偿原告张某误工费、医疗费、鉴定费、丧葬费、交通费的90%费用计人民币1.49万余元,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5万元。
案件背景
原告张某于2004年12月31日怀孕41周到医院检查,B超结果显示胎盘部分老化,羊水偏少。医院建议住院,但张某拒绝。2005年1月2日,张某因阴道见红5小时后住进产科。入院诊断为胎盘功能减退、羊水偏少、巨大儿。医院决定进行试产,胎儿情况正常。然而,由于诊断为活跃期阻滞和巨大儿,医院决定进行剖宫产手术。1月2日下午4时40分,张某成功剖宫产出女儿。次日上午,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张某自行带女儿去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晚9时,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先心呼衰”。1月4日,张某向宁波市卫生局医政处申请对女儿死因进行病理解剖,结果显示新生儿死因为两肺重度羊水吸入致窒息死亡。原、被告共同委托宁波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鉴定结论认定本案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
原告主张
原告张某认为,医院的不负责任工作态度和医疗过失导致女儿经过医治无效死亡,要求被告承担90%的民事赔偿责任。张某要求医院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死亡赔偿金、医药费等费用共计58万余元。
法院判决
法院审理认为,宁波市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指出,根据产妇入院时的诊断情况,医院应该选择剖宫产手术,而医院却进行了阴道试产。新生儿出生后被诊断为胎儿窘迫,但医院没有按照高危新生儿的规定进行巡视病房。当婴儿出现缺氧症状时,医院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重了后果的严重性。在新生儿转院过程中,医院没有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措施,如途中吸氧等。被告在收到鉴定书后未提出异议,也未能提供足够证据来反驳鉴定结论。因此,法院认定鉴定结论中的分析意见为有效。根据医疗事故的事实和责任,法院判决被告承担90%的赔偿责任,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法院作出了上述判决。
以上为对新生儿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和赔偿判决。原告成功主张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导致女儿死亡,并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及争议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
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分析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
-
婴儿的行为性质及其在抢夺罪中的地位
婴儿在法律中的地位和行为性质,以及其行为在犯罪(如抢夺罪)中的作用。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抢夺罪与盗窃罪及抢劫罪的区别和联系。讨论了抢夺罪的犯罪行为和判定依据,特别是在造成被害人伤害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定罪处罚。
-
原告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丧葬费、保险损失费等各项损失
王华为妻子春梅购买康宁定期保险后,春梅因病去世,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情况下,王华将春梅住院治疗的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的故事。医院因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春梅的血液病,导致诊疗时机延误,最终春梅抢救无效死亡,原告要求医院赔偿各项损失共计66931
-
对军人保护的法律措施
-
婴儿一出生便“劫难”重重,病魔缠身
-
医疗事故引发的膝盖损伤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