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张某和被告王某是邻居关系。2004年12月11日下午4时许,原告张某在被告王某家玩耍,被告王某在张某进入其房间后,将张某抱至床上,对张某进行了奸污。事发后,原告的父母于2004年12月14日到某派出所报案,当晚19时许,被告王某到某派出所投案自首。根据法律规定,由于被告王某犯罪时未满14周岁,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原告于2004年12月3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赔金50000元。
原告张某,女,2001年10月8日出生。被告王某,男,1991年9月23日出生。
根据被告的监护人申请,法院委托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的处女膜是否破裂进行了法医学鉴定。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5月30日作出法医鉴定书,结论为:被鉴定人张某处女膜已破裂。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王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张某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时也给原告张某造成了精神损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被告王某的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根据侵权人的经济能力和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决定。根据法院判决,被告的法定监护人应支付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
判决后,原、被告均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本案是一起人身损害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纠纷。在审理中,争议焦点主要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赔偿数额的确定。
原告张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人身受到伤害,其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被告王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解释,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人格权益的非法侵害。本案中,被告王某侵害了原告张某的身体权,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原告有权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基本相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有损害后果、有违法侵害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本案中,被告王某奸污原告张某并造成严重后果,原告请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符合上述要件。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无形损害,不可计量,金钱赔偿不能完全弥补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加害人的经济能力和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赔偿数额应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确定。
教育部规定的顶岗实习要求及大学生强制实习举报的法律依据和途径。高职院校必须确保学生至少顶岗实习半年,这被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如有遭受学校强制实习的情况,可向教育局投诉或依据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大学生维权的现状、定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就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研讨会内容。会议中,专家、学者针对医疗纠纷案件的赔偿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主要焦点包括医疗鉴定的公正性和鉴定费用的承担问题,以及医学举证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会议还指出病历真实性保障和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
医疗纠纷赔偿与刑事责任的关系。达成和解协议的医疗纠纷案件,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建议。医师在医疗纠纷中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和可能的刑事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可能减轻处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应遵守法律,避免纠纷发生
物权受到侵害时的损害赔偿范围及法律规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赔偿内容为给付金钱或实物财产。在实际承担时,赔偿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物权法》相关规定,物权受到侵害时,需结合具体条文及个案来确定责任构成和赔偿范围,贯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