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法通则》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此规定了一个应当赔偿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的原则,没有规定具体计算的办法。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6条:“侵害他人身体致使其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赔偿生活补助费一般应补足到不低于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的标准。”,对此也仅作简要地规定。
3、国务院颁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即“残废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4、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对住院残疾生活补助费赔偿也作了规定,即“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5、《国家赔偿法》中是以残疾赔偿金的形式对残疾受害人劳动能力的部分或者全部丧失而导致收入丧失或减少进行赔偿。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规定对因受人身损害残疾的受害人的赔偿,不再沿用“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的称谓,而是称之为“残疾赔偿金”。
注:这一称谓更为准确,更能体现对残疾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性质所在。对残疾受害人的赔偿正是对残疾受害人这部分损失的赔偿,称之为残疾赔偿金是比较恰当的,也能使残疾受害人的损害获得比较合理的填补,弥补其因身体残疾所受到的损失。而称之为残废者生活补助费,则体现不出来对残疾受害人的赔偿,让人感到是一种补助,而且在计算上以居民平均生活费为计算标准,无法起到填补残疾受害人损害的功能。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因素,包括伤情鉴定结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和行为方式等,以及造成的后果。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相关解释,规定自然人的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可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还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等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的内容,包括违法刑事拘留赔偿、无罪逮捕赔偿、二审无罪赔偿、重审无罪赔偿、再审无罪赔偿以及因刑讯逼供和殴打虐待导致的伤害或死亡赔偿等。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则依照国家上年度职工
女方出轨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和离婚损害赔偿纠纷的四种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包括无过错方放弃损害赔偿请求、被告不同意离婚且不提起损害赔偿请求、被告未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