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消费者在给权过程中,往往只对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投诉,而放弃了许多受到侵害而应当提出索赔的权利。
一、延时服务可以索赔
一般消费者都知道,接受了一个部门或其他类似的服务,延时不付费时会被强行收取滞纳金。但如果先期付了费,却没有按时得到应得的服务,可以得到损失赔偿。
对延时服务的索赔可分为两种:一是事后索赔;一是事中索赔。前者较易,但由于服务已过,可能造成消费者收集证据的困难;后者较难,但通常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耽误使用可以索赔
买了不合格的产品,给消费者造成延误使用的损失,也常常被消费者所忽视。我国一些省市对消费者的这一权益给予了明确的认可,从而使消费者可以据此进行索赔。
三、免费赠品也可索赔
买一赠一之类的行为不是民法上纯粹的无偿赠予,而是一种有偿的要约行为。消费者按要求购物,实际上就与商家达成了“买一赠一”的合同,这一合同成立后,商家便有义务提供赠品。这些赠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是合格的产品,而不能欺骗消费者。
四、精神损失可索赔
按照现有的惯例和法规,消费者在遭受侵权后,能得到的赔偿仅仅是依照商品与服务价格以及相关内容计算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在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整个过程中,实际损失与经济损失并不是等值的,前者还包含着消费者为投诉所耗费的精力,甚至在交涉中还可能遭受到人格尊严的伤害,即精神损失。
每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广大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但是并非所有的投诉消协都予以受理,因为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规定》,各级消协不受理如下投诉:
1、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纠纷;
2、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方面的纠纷;
3、商品超过规定保修期和保证期而产生的纠纷;
4、商品标明是处理的(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
5、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的;
6、被投诉方不明确的;
7、争议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而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
8、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调查和处理的;
9、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
明星代言产品的法律责任问题。明星在代言时应尽注意义务,包括要求产品合格证明等。代言广告可能具有欺骗性,明星不会实际使用并见到效果再拍摄广告。夸大效果和虚假宣传是常见问题。律师提醒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本身性能与质量,审慎选择产品,并了解相关信息。明星如果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问题。该法适用于我国主权所及的全部领域,并对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权益提供保护。对于“知假买假”者,法律对其索赔权的认定存在争议,因为一些法院不支持他们获得双倍赔偿的请求,认为他们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
产品质量认证的定义和种类。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其中安全认证属于强制认证,旨在验证产品保障人身安全和环保性能;合格认证则属于自愿认证,是对商品全部性能的综合质量认证。企业通过产品质量认证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