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双倍赔偿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解析

双倍赔偿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解析

时间:2024-09-08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34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及欺诈行为

增加赔偿金额的要求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增加赔偿的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欺诈行为的定义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以下13种情形被认定为欺诈行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2. 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商品份量不足

经营者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商品份量不足,属于欺诈行为。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经营者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属于欺诈行为。

4. 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价格表示销售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6.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经营者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经营者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属于欺诈行为。

8. 进行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经营者进行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属于欺诈行为。

9.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虚假宣传

经营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属于欺诈行为。

10.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经营者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属于欺诈行为。

11. 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经营者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12. 以虚假的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属于欺诈行为。

13. 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经营者利用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属于欺诈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后的违约赔偿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对方损失。违约金计算涉及购房者逾期付款和售房者逾期交房两种情形,违约方需支付违约金及占用资金的利息。同时,经营者对消费者欺诈行为亦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 超市卖过期食品怎么赔偿给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