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消费者被欺诈,是否有权要求赔偿?

消费者被欺诈,是否有权要求赔偿?

时间:2024-09-13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427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欺诈消费者的赔偿金额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如果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但不足五百元的情况下,赔偿金额为五百元。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

一、欺诈消费者的赔偿金额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存在欺诈行为,需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情况下,赔偿金额为五百元。这一规定明确了消费者获得赔偿的最低限度。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不是最高限度。

如果经营者与消费者明确约定更高额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并且不违反立法本意,那么这样的约定是有效的。

二、欺诈行为的范围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以下列情形之一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6.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8.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9.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10.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11.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2.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3.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如果存在上述欺诈行为,需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情况下,赔偿金额为五百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