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发射国与登记国之间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4-10-2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海上发射外空物体,发射国如何确定
发射工具的国家确定发射国还是批准发射的国家确定?
在实施"海上发射"计划时,涉及到了有关法律问题。例如,在卫星发射服务中,卫星的实际"发射者"并非国家,而是一家获得美国国家空间物体发射许可的私人公司。该私人公司可能会从一艘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船只的甲板上,在公海上发射属于自己的空间物体,并且该公司位于英国的卡门群岛。这个计划引发了国际空间法的适用问题。根据海洋法的规定,用于发射服务的平台应属于利比里亚国家司法管辖之下。根据国际空间法的相关内容,在所发射的空间物体造成一定损害的情况下,根据1972年的《损害赔偿责任公约》和1975年的《登记公约》,利比里亚将承担发射国的国家责任。因此,计划参与国之间就有关损害责任的承担国家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的意见,应由美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为美国发放了有关发射活动的许可证,而相关公司仅是发射活动的组织者。
使用已经用过的发射器进行再次发射,是由原发射国还是后发射国承担责任?
外层空间法的角度
从外层空间法的角度来看,如果将每一次发射所使用的发射器视为新的发射器,可以免除对此前使用该发射器进行的发射活动留下的隐患等对后续发射活动造成的损害的追溯效力。这样,每一次使用的发射器仅对当次发射活动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可以明确各次发射和发射方之间的责任分界。如果对发射器进行转让,赔偿责任由受让该发射器的主体所属国承担。对于此前使用该发射器进行的活动,由原转让者所属国承担责任。换句话说,每个发射器仅对其进行的发射活动造成的损害由其在发射当时所在国承担责任,没有追溯效力。
卫星等外空物体在发射后进行转让,登记国如何确定?
两种情形
当已经发射到外层空间的卫星等外空物体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时进行转让,涉及到两种情况。1. 受让者所在国是原始发射国之一:根据《登记公约》的规定,只有原始发射国之一可以作为登记国,以明确外空物体的所有权,并追究发射国的赔偿责任。在联合国和相关机构处进行变更登记,受让者所在国成为登记国,权利义务可根据协议约定。2. 受让者所在国不是原始发射国:对于非发射当事方的任何其他缔约国,其能否成为登记国或受让原发射国的地位?权利义务如何分配?根据《登记公约》,"登记国"指的是将外空物体登记在其登记册中的发射国。可见,受让者所在国不能变更登记为登记国或原始发射国。根据目前条约规定,作为登记国的发射国必须将外空物体置于其控制和管辖之下,无论该物体位于外层空间还是外空的天体上。如果外空物体转让后,转让者的登记国难以再对其进行控制、管辖和经营使用。因此,一些美国学者提出,根据《登记公约》的原则和精神,外空物体的转让协议应给转让者留有一定的继续控制和管辖该物体的权益。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属地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等原则,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或领域外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涉及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即使经过外国审判,
-
一、联合国宪章的人权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人权宪章的人权内容及其影响。联合国宪章序言宣布了保护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的信念,但其人权条款并不能直接构成会员国的义务。国际人权宪章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这些文件为人权领域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产生了
-
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系统工程
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系统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国际人权法在中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加快人权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
具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的相关概念,包括主权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的缔约能力,以及缔约权的内涵和主体。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全权证书和完全的缔约权的要点。同时,提出了关于缔约时的自由同意和强行法规则的一些限制条件。
-
根据联合国宪章建立的机构及其监督机制
-
一、条约的生效
-
刑事司法协助的定义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