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请求人在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同时,也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复议与诉讼中间同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这时,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先确定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情况下,才对行政赔偿请求作出处理。这种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起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方式就是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诉讼请求,或称为附带方式。
《行政诉讼法》第6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实际上从法律上确定了解决行政赔偿请求的另一方式,即在双方对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没有争议,或者行政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或已被撤销、变更,但对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未进行处理,或者受害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提出赔偿请求时,首先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处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时,赔偿请求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为单独方式。在单独方式中,提起诉讼前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以单独方式向人民法院起诉时,经过先行程序是必须的,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时,必须以书面方式提出赔偿申请书。申请书必须载明以下内容:
申请书应包含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是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抚养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或代为行使请求权,还应包含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所以及与受害人的关系等信息。如果请求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申请书应当包含其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如果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终止,而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应提交原法人或组织终止的证明材料,以及赔偿请求人与终止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证明材料。
申请书应明确赔偿请求的内容,例如要求金钱赔偿、返还财产等。如果提出的赔偿请求有多项,应分项写清楚。
申请书主要应详细说明行政损害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事实经过、造成的损害程度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果行政行为导致人身伤害,应提交受害人的死亡证明,说明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证明材料,以及死者生前职业、工资、收入状况、生前抚养人的基本情况、丧葬费开支等证明材料。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拆迁纠纷的四种解决方式:协商解决、行政调解、仲裁解决和法律途径。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协议时,政府会作出补偿决定,被征收人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协商解决是常见且快速得到合理赔偿的方式。拆迁纠纷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是解决纠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