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管辖原则是以当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为管辖权的连接因素而形成的原则。在判断属地管辖原则的适用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刑法》第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或结果中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同样地,根据《刑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或结果中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航空器上,就认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
如果犯罪行为与结果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即使只有行为或结果中的一部分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在未遂犯的情况下,行为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之地、可能发生结果之地都被认定为犯罪地。而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只要共同犯罪的行为或结果中有一部分发生在本国领域内,就认定为在本国领域内犯罪。
对于国外犯罪的刑事管辖,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适用以下原则:
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的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但是,如果根据本法规定,该罪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不予追究。
根据保护管辖原则,如果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但是,如果根据犯罪地的法律规定,该行为不受处罚,则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些罪行包括毒品犯罪、劫持民用航空品、跨国贩卖妇女儿童、跨国破坏文物、恐怖主义、战争罪和人道灭绝种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对这些罪行进行起诉或要求引渡回国,以补充传统管辖的不足。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即外交管辖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根据双边协定的规定,由最初到达地或目的地的法院进行管辖。
综上所述,属地管辖原则的适用标准主要包括被告所在地标准、诉讼标的或财产所在地标准以及法律事实发生地标准。
国有企业代持非国有企业或自然人股权的合法性。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三,代持协议合法有效的前提是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若股权代持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代持股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隐蔽性,为不希望
应当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取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类合同除特殊规定外通常被视为无效。合同无效后需返还财产或进行补偿。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法律行政法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包括转包协议的合法性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需经发包方同意,否则合同无效。但承包方有稳定非农职业或收入来源时,发包方无法定理由不得不同意。出租和转包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土地补偿权利仍归土地承包经营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