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法定撤销的情形,并根据法律作出相应的裁定。然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该合议庭应由审判员和陪审员还是仅由审判员组成,导致各地法院在组成合议庭的方式上存在差异。目前,随着审判组织改革的推进,法院主要有两种方式组成合议庭:一种是由审判长和其他审判人员组成,另一种是由审判长和陪审员组成。然而,由于一些陪审员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难以胜任此类案件的审查工作。同时,这类案件涉及到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基于现实情况和案件特点,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件应由审判长和其他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而不宜有陪审员参与。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并严格区分国内仲裁裁决和涉外仲裁裁决,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然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合议庭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审查,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认识也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合议庭可以采用书面审理方式对这类案件进行审查,即由合议庭成员共同对申请人提交的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所列举的申请撤销理由和相关证据逐一进行审查核实,以确定该仲裁裁决是否具有法定撤销情形。然而,采用书面审理方式审查此类案件无法保障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也有可能导致合议庭片面采信申请人的陈述,从而影响裁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因此,根据案件特点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合议庭应采用公开开庭听证的方式进行审查,除非案件涉及商业秘密。在听证过程中,合议庭应充分听取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意见,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举证、质证和提出反证抗辩的机会。先由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中存在的法定撤销情形,然后由被申请人质证、提出反证抗辩,最后由法院根据证据真伪和事实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合议庭在审查此类案件时,如有必要,可以通知仲裁庭派员参加听证活动,以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仲裁活动的健康发展,并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不服仲裁一方起诉另一方时能否进行反诉的问题。民事诉讼中,原告有权变更诉讼请求并提起反诉。对于劳动仲裁结果,劳动者如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分为劳动争议案件和其他劳动争议案件,后者在规定时间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