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 > 行政不作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专业律师的解析

行政不作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专业律师的解析

时间:2024-02-28 浏览:7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5635

主观原因

1. 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法律意识变异

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意识是指其对法律心理、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的理解。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或法律意识存在变异,是行政不作为的根源之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依赖于行政主体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如果行政主体基于不正当考虑或消极避免执法,就可能导致行政不作为,阻碍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缺乏正确理解和对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必然导致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行为。

2. 私欲作怪,经不起功利诱惑

个人的需求和利益决定了行为的表现。个人私利和小集团利益的驱动引发了大量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发生。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追求效益刺激了人们的物欲、权力欲和金钱欲。行政权力的执掌者利用国家权力与金钱结合,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权钱交易等政治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利益观念扩大了行政机关的利益圈,导致有利的事务受到关注,无利的事务被忽视或推诿,故意不作为。

3. 人情网和关系网及"长官意志"的干扰

人情和关系对依法行政构成一种无形且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力量。行政执法人员在实际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情因素的制约。他们面临来自家庭、朋友、亲戚、同学等的压力。此外,行政执法人员还需要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人员的外部关系和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行政执法人员必须谨慎行事,防止触犯关系网,得罪领导。如果滥用权力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妨碍依法行政,导致行政不作为的产生。

客观原因

1. 立法上的原因

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存在冲突和不足,导致行政执法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立法体制上,立法主体多元化,但立法权限范围不清,导致法律多门、立法无序。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甚至相互抵触。行政机关在具体实施行政执法时面临困惑,行为违法,产生大量行政不作为。我国的大量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履行期限,导致对不作为行政行为无所作为,给行政机关提供了方便之门。

2. 行政习性的影响

长期以来,政府是命令型政府,现需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行政习性无法短时间内改变,导致行政机关摆架子、耍特权,在对人民群众的申请上故意拖延或不予理睬,导致行政不作为。这种习性与现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格格不入,必须尽快根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 行政诉讼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法律措施对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如罚款、公告等,同时向监察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文章还深入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危害,包括行政腐败、政府职能错位以及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侵犯。表现方面,主要介绍了依申请和依职

  •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 法律咨询: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优秀的法律顾问单位的特点
  • 公司解散后还能要回钱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