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度是一种组织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拥有和分享公司的利润。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他们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并对经营亏损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制度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自负盈亏。合伙人的组成规模可以灵活调整。
在法学中,合伙人是指以其资产进行合伙投资,参与合伙经营,依协议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或有限)责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合伙人应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同国家对于合伙人的要求大体相同,但在合伙人的自然身份、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形式以及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定方面存在差异。
合伙人的责任形式是指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合伙企业与法人类企业的基本区别。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合伙人的责任形式有不同规定,有的要求所有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有的规定合伙人可承担有限责任,有的允许部分合伙人在有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基础上承担有限责任,有的还要求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连带责任。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应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作为合伙企业的投资人,合伙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合伙人的权利包括经营合伙企业、参与合伙事务的执行和享受企业的收益分配;义务包括遵守合伙协议、承担企业经营亏损和根据需要增加对企业的投入等。合伙人的权利义务主要由合伙协议予以规定,对于一些特定的权利义务也可以在事后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确定。同时,法律也对一些特定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范。
合伙制度具有独特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投行等行业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体制。合伙制度的机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有限合伙制投资银行中,有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分享大部分收益;普通合伙人享有管理费、利润分配等经济利益。这种配置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限合伙制对普通合伙人提供了很强的精神激励,即权力与地位激励,除了经济利益的激励。
有限合伙制经营者同时也是企业所有者,并且承担无限责任,因此能够自我约束控制风险,并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同时,出色的业务骨干有机会成为新合伙人,合伙制可以激励员工进取和对公司保持忠诚,并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有限合伙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激励与约束对等的原则。
通过对合伙人制度的正确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进行理性投资。
普通合伙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普通合伙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有限合伙人,尽管有人认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有限合伙人有利于其财产保值增值,但另一些人认为这会导致其难以理性判断和监督合伙事务,因此不建议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人成为有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人撤资的法律规定。当合伙协议有约定时,撤资需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若无明确约定合伙期限,合伙人撤资需提前通知并避免影响企业,否则需承担相应责任。撤资应遵守协议约定,违反规定将面临违约和赔偿责任。
私募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条件。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需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一定金额等条件,同时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另外,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包括至少两个合伙人、书面合伙协议、出资等。相对于公司类企业,其设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