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交叉案件是指案件中刑事和民事部分的法律事实存在相同、不同或相重的内容和方面,表现为刑事和民事两部分相互交叉和渗透。判断刑民交叉案件的依据是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和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不同。只有同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的案件,才能构成刑民交叉案件。
在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时,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将涉嫌刑事犯罪的部分移送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案件移送的情形有三种:全案移送、刑事部分移送和刑事犯罪线索和材料的移送。
全案移送是指案件本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刑事案件,只是错误地立案为民事案件,因此需要将整个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处理。刑事部分移送是指案件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两个法律关系,将涉嫌刑事法律关系的部分移送。刑事犯罪线索和材料的移送是指在审理民商事纠纷案件时发现涉及刑事犯罪线索,应当报案并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先刑后民的处理程序和原则。即在民事诉讼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对民事责任进行审理。然而,在处理程序和相互关系上,刑民交叉案件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并不是绝对依赖关系。
民事诉讼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民事案件的审理依赖于当事人的举证情况和程度。在正常的民事诉讼情况下,如果一方持有证据但恶意不提供,可以先对民事部分进行处理,而刑事部分的处理则取决于侦查机关对案件的调查和证据的搜集情况。
刑民交叉案件的民事部分和刑事部分在处理上应当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套用先刑后民的处理原则。如果民事部分的审理不依赖于刑事部分的处理,可以先对民事部分进行裁决。只有当民事部分的审理和裁判需要依赖于刑事部分的事实查清时,才可中止民事部分的审理等待刑事部分的处理。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辩护人亲友的范围,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但规定近亲属中有刑罚执行或人身自由被剥夺限制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并建议为被告人聘请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以确保辩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审理是否算结案的问题。在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可以继续审理案件,但不一定算结案,除非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同时文章介绍了取保候审的时间限制、期限的计算以及期间的审理和解除等相关内容。对于取保候审期限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