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第一步是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保护范围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的图片或照片中的产品为准。
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第二步是确定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类似商品。通常以产品的功能、用途为标准,并参考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如果两者在功能、用途上相同,可以认定二者是相同或类似商品。如果在功能、用途上不相同,则认定二者既不是相同商品,也不是类似商品,从而认定专利侵权不成立。
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第三步是将外观设计专利与被控侵权产品进行对比。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对比两者的外观设计进行整体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完全相同,认定侵权成立;(2)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在要部上与专利外观设计基本相同,整体上属于近似,根据等同原则认定侵权成立;(3)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在整体上既不相同,也不近似,认定侵权不成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的第一步是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保护范围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时提交的图片或照片中的产品为准,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主视图在确定保护范围时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最能体现外观设计的美感。在确定保护范围时,还需注意找出能够体现外观设计美感的各要素。
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的第二步是确定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类似商品。通常以产品的功能、用途为标准,并参考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如果两者在功能、用途上相同,可以认定二者是相同或类似商品,并继续下一步的比较。如果在功能、用途上不相同,则认定二者既不是相同商品,也不是类似商品,终止侵权判定步骤,认定专利侵权不成立。
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的第三步是将外观设计专利与被控侵权产品进行对比。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对比被授予专利的外观设计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整体观察和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完全相同,认定侵权成立;(2)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在要部上与专利外观设计基本相同,整体上属于近似,根据等同原则认定侵权成立;(3)被控侵权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专利外观设计在整体上既不相同,也不近似,认定侵权不成立。
如果遭到外观专利侵权投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以上是关于外观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及应对措施的相关解答。在追究对方责任之前,需要先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如需确定侵权成立,则需对专利权人进行相应的赔偿。
关于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相关问题。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人应在一个月内主动申请并交纳变更专利著录项目的费用。如果未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或未缴足,将视为未提出请求。因此,对于著录项目变更费,申请人需要主动提交。
专利申请流程的相关解读。申请人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并交纳费用,专利局进行初步审查和实质审查,合格后授予专利权。在此过程中,申请人可撤回申请或修改申请文件,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最后,申请人需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才能获得专利权证书。
外观专利产品相似度侵权评价的过程。首先需确定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并依据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认知水平判断两者整体形状和视觉效果的相似度。比较对象主要是侵权物与专利的图形或照片中的形状图案及色彩。对于存在变化状态的产品,需考虑其不同使用
专利代理机构的收费规定。根据《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机构应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收费,国家鼓励为小微企业和无收入或低收入发明人、设计人提供专利代理援助。专利许可收费无明确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可参考技术市场和技术投产后利润等因素。办理专利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