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聚众哄抢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聚众哄抢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时间:2024-10-09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401

聚众哄抢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聚众哄抢罪是指纠集多人,实施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根据我国宪法第12条和第13条的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因此,打击哄抢公私财物犯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各种各样的公私财物,包括具有经济价值的动产和不动产。动产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一切可以移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对于不动产是否可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存在争议,但根据本法未明确规定哄抢只限于动产,因此,对于哄抢不动产的,也可以构成本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聚众哄抢是指三人或者三人以上联合起来蜂拥抢夺公私财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三人或者三人以上,二人或者二人以下不构成聚众哄抢;二是行为人必须是联合行动;三是哄抢的对象包括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四是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

根据本条规定,聚众哄抢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构成本罪。数额较大可依据盗窃罪的认定数额。其他严重情节通常包括参与哄抢人数较多、哄抢重要的物资、造成公私财产巨大损失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均可构成本罪。但只有聚众哄抢中的首要分子或者积极参加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哄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员。积极参加的人是指在聚众哄抢中积极出主意、起骨干带头作用、哄抢财物较多的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具有聚众哄抢的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包括自己占有或者第三者占用。没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不能构成本罪。

聚众哄抢罪的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出资减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减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虚假出资行为涉及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照法定要求交付货币、实物或转移财产权,严重者可构成虚假出资罪,受到刑法处罚。文章还阐述了立案追诉标准,包括虚假出资数额、抽逃出资数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明确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公司和股

  •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此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辱骂、恐吓他人和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

  •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及处罚。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会受到法律和行政处罚。同时,如果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受损,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虚假广告的几种表现形式,并提到了《民法典》中关于商业广告和宣传的法律条款。

  • 学生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

    普通考试作弊和国家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普通考试作弊不涉及法律责任,而国家考试作弊则依照《刑法》相关规定需承担法律责任。组织作弊的个人或组织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文章还对出售试题、答案和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行为做出了相关处

  • 仓管盗窃与职务侵占的区别
  • 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犯罪工具的法律责任
  • 买到被盗手机是否有责任?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