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张毅刚过失致人死亡案

张毅刚过失致人死亡案

时间:2024-10-24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610

  [案情]

  被告人张毅刚,男,1977年8月25日出生,汉族,出生地贵州省修文县,文化程度初中,住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京华巷19号507房。2000年5月25日被逮捕。  被告人张毅刚因被害人邱晓梅向其借款未还,便提出要被害人邱晓梅为其试服“蓝精灵”药片,每服1粒可减少欠款人民币1000元,被害人邱晓梅遂同意服药。2000年4月21日晚上10时多,被告人张毅刚约被害人邱晓梅去到广州铁道车辆厂宿舍区球场服药。当被害人邱晓梅和啤酒服下3粒“咪达唑仑”药片后感觉头晕,被告人张毅刚便将被害人邱晓梅扶到宿舍区内42幢楼7楼楼顶,被告人张毅刚见被害人睡着后离开。日凌晨零时许,被告人张毅刚返回楼顶,见被告人邱晓梅沉睡,误认为其已死,为逃避罪责,将被害人邱晓梅抱起推下楼,致其死亡,伪造成被害人邱晓梅跳楼自杀的假现场。经法医鉴定,被害人邱晓梅系生前高坠致胸主动脉降段断裂及肝、脾等脏器破裂,造成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毅刚犯故意杀人罪向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张毅刚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张毅刚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不准,适用法律错误。被告人张毅刚对本应预见的事物由于自身的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从而发生惨重的后果,对此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被告人张毅刚认罪态度好。

  [审判]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毅刚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予支持;但指控被告人张毅刚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不当,应予纠正。被告人张毅刚致被害人邱晓梅死亡,其主观上并不希望或者放任杀人结果,而是出于过失,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应予惩处。经查,根据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认定被告人张毅刚有杀人的故意,只能认定被告人张毅刚当时应当预见到被害人邱晓梅还可能存在未死亡的情况,其从7楼楼顶将被害人推下会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但由于其自身的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误认为被害人邱晓梅已死亡,而将邱推下楼致死。因此,被告人张毅刚的辩护人关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毅刚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罪名不准,适用法律错误,其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的辩护意见成立,予以采纳。辩护人关于被告人张毅刚认罪态度好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据此,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于2000年11月7日作出如下

  [评析]

  本案的被告人张毅刚的行为是构成公诉机关指控的故意杀人罪,还是法院认定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看以下两个关键的问题:

  一、关于咪达唑仑的作用及服下该药后的症状问题。生产咪达唑仑的厂家就该药所作的说明提到“成人剂量范围是7.5毫克—15毫克”,服用咪达唑仑时“会产生烦躁不安、易怒、攻击行为、妄想、暴怒、恶梦、幻觉、精神病、不当行为及其他不利行为”,治疗的开始阶段有“活动失调等现象”,“不推荐服药与饮酒同时进行”,“与酒同时服用会使镇静作用及副作用增加”,“除与其他中枢抑制剂如酒精等使用外,其药物过量一般无生命危险”,“过量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程度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更重些的病人可表现为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低血压、呼吸抑制,昏迷者偶见,导致死亡者极为罕见”。精神病院的有关专家称咪达唑仑又称速眠安,他们在实践接触该药比较多,在一般情况下,服用3粒咪达唑仑不会过量,凡精神类的药物(包括咪达唑仑)一般都禁止与含酒精的饮料混服,但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对药物敏感性有不同,因此很难对“过量”划一界限,如果真的服用咪达唑仑过量,会造成呼吸抑制。该药并非是在香港所称的那种 “蓝精灵”药,但在内地都通常把包括咪达唑仑在内的蓝色精神类药物统称为“蓝精灵”药。第十四版《新编药物学》载明“极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时间的呼吸功能影响,多半由于剂量过高或静注过快所致”,“可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与酒精合用也可增强作用,故用本品后12小时内不得饮用含酒精饮料”。《中国药品手册》载明“毒理学研究已表明此药有很大的治疗安全范围,甚至超过医嘱剂量100倍,亦未见中毒现象”,“应用本药后至少12小时内不得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并不得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综上,服用咪达唑仑过量或与含酒精的饮料混服有出现“呼吸抑制”的可能性。

  广州市中院刑一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 紧急避险行为中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紧急避险行为中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我国法律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等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行为,在必要限度内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不应有的伤害,行为人需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下,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过失致人轻伤是否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

    过失致人轻伤是否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违法行为。人身伤害分为轻伤、重伤和致人死亡,轻微伤不构成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后,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国家公权力介入。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在特定情况下可判处拘役或管制

  • 被害人撤诉是否意味着放弃追究法律责任?

    被害人撤诉并不等同于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的问题。在公诉案件中,诉讼权属于国家,被害人没有独立的诉讼权利。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但不能成为免罪的依据。即使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损失,被害人也不能直接决定公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公诉案件的决定权属于国家,只

  • 被校园欺凌杀人犯法吗
  •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一般判什么罪,有哪些相关规定
  • 高空坠物被拘留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