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证、物证
书证:思想和内容。
物证:物质属性和外部特征。
2、证人证言
形成过程:感知--记忆--表述
形式:口头、书面、音像资料。
3、被害人陈述
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分析判断、诉讼请求。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供述:有罪、罪重;辩解:无罪、罪轻。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仅有共犯的口供,也不能定案。
孤证不能定案。
5、鉴定意见
对象:专门性事实问题。
6、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主体:办案人员。
勘验对象:现场、物品、尸体;检查对象:人身。
方式:文字记录、绘图、照相、录像等。
7、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注意光盘:判断其种类时要和具体的证明对象联系。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