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根据这一规定,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为了保护不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类判决一经宣布,首先要将被关押的被告人立即释放。由人民法院将无罪或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书连同执行通知书送交看守所,看守所在接到上述法律文书后应当立即释放被关押的被告人。即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一审判决尚未生效,也不影响被告人的立即释放,不得等待判决生效后才予以执行。这是针对无罪判决和免除刑事处罚判决的执行问题所作出的特殊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条的规定,无罪判决分为两种,即“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和“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对于这两种无罪判决,人民法院都应当立即释放被关押的被告人。对于免除处罚的被告人,也应恢复其人身自由,撤销非关押性质的其他强制措施。同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建议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被告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以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但需依法进行,保护公民权利。强制检查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拒绝时,且对妇女的身体检查有特别规定。人身检查可观察特征、伤害和生理状态,对认定犯罪事实、查
集团犯罪从犯的判决标准及分类。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从犯应根据犯罪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可免除刑事处罚。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和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前者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作用次要,后者未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为犯罪提供条件、辅助实施。
刑事处罚与不起诉决定的法律规定。首先介绍了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然后详细阐述了不起诉决定的情形,包括无犯罪事实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证据不足、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以及犯罪情节轻微或免除刑罚等。同时,还介绍了不起诉决定的法律后果,包括制作
关于绑架罪量刑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包括绝对死刑刑罚的限制性和对特别残忍手段的严厉处罚;收买被拐儿童不应免除处罚的修改建议;伪造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犯罪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聚众扰乱医疗单位秩序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加大邪教组织犯罪的刑罚力度等。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