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代理需要取得他人的授权,并且需要在权限范围内活动,否则就是无权代理,需要他人追认才有效。那么,无权代理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权代理行为人的责任
合同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行为人承担何种责任,一种意见认为应由行为人履行,即承担有效合同的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合同对被代理人无效,对行为人也无效。
我们认为应承担无效合同的责任。合同行为属表意行为,以双方当事人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为前提。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其名义当事人是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但因被代理人不予追认,故被代理人没有为意思表示,不可能在其和相对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合同由行为人假借被代理人的名义和相对人订立,但行为人并非合同规定的当事人,故也不应承担履行合同的责任。因此,合同应属无效合同,由行为人和相对人按照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处理。当然,如果行为人愿意履行合同相对人也同意的,或者行为人已经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相对人也接受的,视为双方在事实上产生合同关系,但此属另一法律关系,生效的是行为人和相对人之间的合同,原来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仍应确认无效。
不同情形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问题。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表见代理、法定代表人越权以及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均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合同被追认前,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进行追认,且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欺诈胁迫、
效力待定合同的概述及其性质。这类合同已成立但效力不确定,包括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其效力取决于第三人的追认或行为人取得处分权后的确认。这种合同制度符合权利人的意愿和利益,有利于权利人的利益实现和交易的进行。
虚假主体签合同的有效性问题,包括合同欺诈行为的无效性、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效果以及最新法律资讯。虚假主体签订的合同属于合同欺诈行为,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对于效力待定合同,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有权撤销合同,而无权代理人所订的合同则根据具体情
如何撰写合同到期不续签申请书,包括撰写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提醒劳动者在撰写申请书时需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并在合同到期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