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这标志着刑事辩护领域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同时,证据新规的实施也对刑辩律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量刑指导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引入了检察院的量刑建议。过去,律师在量刑辩护中往往缺乏具体的目标,现在检察官的量刑建议可以为律师提供一个具体的参考。然而,一些人对量刑指导意见的实际影响持有不同意见。一些地区的抗诉和上诉率并没有明显变化,而审判效率下降,庭审时间延长。
此外,量刑程序的规定模糊,对于律师辩护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对于为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律师来说,在法庭定罪后缺乏一个衔接的时间。现在的程序设计使得刑辩律师有所被动。最高院的量刑指导意见过于简单,缺乏相配套的案例指导制度,律师的主动性不大。
证据新规被认为是刑辩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然而,实施证据新规也面临着困难。两个证据规定不能说尽善尽美,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贯彻实施。律师在代理涉黑案件时遇到了困难,法庭仅凭公诉方的情况说明就排除了律师提出的刑讯逼供问题。
两个证据规定并未能妥善解决问题。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颁布专门的证据法,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和其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简单。因此,这两个证据规定仍然难以落到实处。
刑辩律师在与公检法角力中面临着先天不足,无法与控方形成力量均衡的博弈。律师法在很多中央文件中事实上是零地位,强调的是加强对律师的管理与限制,防止律师队伍的西化。律师需要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不能依赖于天吃饭或领导吃饭。
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独立辩护权、获得通知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权、拒绝辩护权以及阅卷权和会见通信权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行使权力时的原则,审判制度,被告人权利保
我国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完善问题。文章建议协调《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后者中增加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规定,明确律师言论和意见的豁免权内容,并保护律师的人身权利。同时,对律师权利进行限制,加强律师协会的作用。文章旨在保护律师在履行辩护职责时的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解释,包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范围、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的规定。详细阐述了审判人员的回避情形、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及辩护人的资格限制等内容。摘要完。
我国两审终审制度下的二审后的上诉权问题。当事人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文章还介绍了刑事二审的审理结果和相关法律知识,包括辩护人的责任、辩护律师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