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揭秘经济合同诈骗黑幕: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揭秘经济合同诈骗黑幕: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时间:2024-06-2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7075

合同诈骗罪和经济欺诈行为的特征及区别

一、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1.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市场管理秩序和财产所有权,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2.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

合同诈骗罪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阶段表现为:

  • 虚构主体或冒用他人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
  • 使用伪造、变造或作废、无效的票据、介绍信、印章等证明文件;
  • 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
  • 使用明知不符合条件的抵押物、产权证明、债权文书作为合同履行担保;
  • 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交付款物。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包括:

  • 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或履行合同;
  • 携带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匿;
  • 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
  • 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
  • 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
  • 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或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货款。

二、经济欺诈行为的特征

1. 经济欺诈行为的概念

经济欺诈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获取不平等的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故意以不真实的情况作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他人判断错误,从而获得优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行为。经济欺诈的构成条件包括行为人的故意欺骗、一定程度的欺骗行为、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签订合同以及对方当事人蒙受经济损失。

2. 经济欺诈的表现形式

经济欺诈行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

  • 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越权以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名义订立合同,导致合同无效;
  • 采取贿赂方法诱使对方当事人越权代理或超范围经营,或降低质量标准;
  • 利用合同条款玩弄文字游戏,有意形成歧义或“笔误”,埋下对对方不利的隐患;
  • 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接受不平等条款,或单方变更合同条款;
  • 在质量标准上含糊其词,交付的货物比样本质量差,但合同条文上又无法制约;
  • 在不具备履约条件的情况下贸然签订超出自己履行能力的合同,生效后也不积极创造条件履约;
  • 故意与他人签订大大超出他人履行能力的合同,逾期后追究他人违约责任或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
  • 隐瞒可能发生的风险,造成对方疏忽,使自己免去赔偿责任。

三、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和经济欺诈

在实践中,经济欺诈行为和合同诈骗罪常常交织在一起,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处理:

1. 查明行为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真实可靠。

如果发现行为人的主体是虚构、假冒的,无营业执照、办公地点、资金和货源等重大不真实情况,可以判定为合同诈骗。如果主体资格真实,还应进一步查明其他情况。

2. 查明行为人的履行能力或担保情况。

行为人在签约时或合同有效期内是否具备充足的货源、资金来源或担保,以及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可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履约能力。

3. 查明行为人的履约诚意和行为。

行为人是否积极努力履行合同,并且愿意返还已取得的对方当事人财物,可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履约诚意和行为。

4. 查明行为人对已取得款物的处理方式。

如果行为人将对方交付的款物用于正常经营活动或履行合同所必须的开支,可认为其欺诈行为属于民事范畴。如果行为人挥霍、享乐,进行违法活动,甚至携款潜逃,可判定其触犯刑律。

四、防范合同诈骗和经济欺诈的方法

为了防止合同诈骗和经济欺诈,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 在合同签订前,摸清对方的主体资格、企业信誉、注册资金、经营状况等情况,避免对方利用假单位、假身份、假证件、假货源进行诈骗。
  • 认真审查合同条款,遵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明确合同的标的物、质量标准、履约时间等内容,并请律师审查和公证。
  • 设定担保,以防合同履行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可以通过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方式设定担保。
  • 严格检查和验收进货,避免因未检查验收货物而受骗。
  • 不贪图小利而失大,警惕对方的盛宴款待和礼品赠送,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 及时报案,减少损失。一旦发现可能受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申请财产保全。
  •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避免犯罪分子利用合同漏洞进行诈骗。
  • 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廉洁敬业的企业文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揭秘经济合同诈骗黑幕: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 遭受800元诈骗,是否立案应该有警方介入?
  • 打官司对方出假合同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