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

时间:2023-09-1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686
合同诈骗犯罪的原因

合同诈骗的犯罪手段及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合同诈骗犯罪屡有发生,给被骗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严重。从司法实践看,当前合同诈骗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假冒身份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常常以变造、伪造、复制等手段取得相关证件,然后假冒经理、董事、业务科长、销售员等身份进行诈骗。例如,犯罪嫌疑人明国汝假冒中国人民解放军九零四七厂物资经销部经理身份与**煤炭运销公司签订煤炭购销合同,骗取价值31.6万元的原煤。

二、欺骗与腐蚀利诱并用,骗取货物

犯罪嫌疑人利用某些业务人员工作浮夸、不察实情等弱点,在宾馆、酒店内请吃请喝骗签合同。例如,史*龙以私自办的皮包公司与洛阳水泥厂签订购销水泥合同,骗取水泥款20余万元。

三、制造“经济合同纠纷”掩盖诈骗实质

犯罪嫌疑人摆出“大派头”迷惑人,做出准备履约的姿态,骗取货物后不付款,采取推、拖、躲、赖等手段制造“经济合同纠纷”的假相,掩盖诈骗的实质。例如,李-立新以**马洲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签订硅铁供销合同,收到货物后逃避付款。

四、工作人员存在渎职行为

负责签订合同的工作人员在签订过程中应进行严格考察,确保对方具备法人资格、履约能力和诚信程度,但部分责任人员存在急功近利、工作不细致、渎职行为等问题。例如,嫌疑人武*伟、周-成利利用招工合同诈骗,通过虚设公司签订劳务合同,骗取劳务输出人员现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最终由法院审理和判决。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根据数额和情节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形。法律规定相应的刑罚和罚金。

  •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构成欺诈行为的四个要件。首先,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包括陈述虚假事实和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其次,欺诈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如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第三,被欺诈人必须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且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最后,被欺诈人必须因错误认识而

  •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处罚规定。自然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不同刑罚,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则需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个人合同诈骗和单位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也有所涉及,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和情形下的刑期和罚金标准。

  •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 合同欺诈构成刑事犯罪吗
  •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的定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