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 > 如何证明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

如何证明受贿罪中的共同犯罪

时间:2024-06-22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7150

受贿罪共犯的法律解释

一、受贿罪共犯的法律规定

根据1988年1月颁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和第四条第二款,贪污罪、受贿罪的共犯关系得到了明确规定。然而,修订后的刑法只保留了贪污罪的共犯规定,删除了受贿罪的共犯规定。因此,有人认为修订后的刑法取消了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

二、对受贿罪共犯的误解

根据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的观点,《补充规定》和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属于“注意规定”,即在刑法已经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忽略的规定,并不是立法者对刑法例外规则的拟制。因此,刑法的修订并不意味着取消了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

三、受贿罪共犯的判断标准

受贿罪的共犯应依照共同犯罪的一般理论来判断,即决断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然而,由于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复杂性,处理身份犯和非身份犯构成共同受贿犯罪的案件时,认定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存在一定难度。

四、受贿罪共犯的主观和客观要件

受贿罪的共同故意是指各行为人均对收受他人财物的非法性抱有明知的主观心理,并在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方面存在意思联络。受贿罪的共同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均实施了受贿罪所要求的某种行为,且这些行为均统一指向权钱交易的目的。在共同受贿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在参加犯罪时,不论其分工如何,参与程度如何,所有的行为总是作为整体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五、受贿罪共犯中配偶、子女的角色

配偶、子女作为受贿罪的共犯主要表现为帮助犯或教唆犯的存在。作为帮助犯,配偶、子女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商议收受贿赂事项,传递信息,沟通关系并收受财物,协助国家工作人员向请托人索取财物等。作为教唆犯,配偶、子女可以诱导、劝说、催促甚至威逼国家工作人员索取财物,致使国家工作人员产生受贿犯罪的故意,并实施受贿行为。但要注意的是,配偶、子女如果只是知情不举,并没有教唆或帮助行为,或者明知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所得而与其共享,不能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六、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财产共有关系的受贿罪共犯

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财产共有关系的人主要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如配偶、子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

七、实务中的受贿罪共犯情形

在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受贿罪的情况较为少见,常见的是配偶、子女作为帮助犯或教唆犯存在。配偶、子女作为帮助犯的表现主要是为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创造条件,协助国家工作人员向请托人索取财物等。配偶、子女作为教唆犯的表现主要是诱导、劝说、催促甚至威逼国家工作人员索取财物,致使国家工作人员产生受贿犯罪的故意,并实施受贿行为。

八、特殊情况下的受贿罪共犯处理

少数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主动向请托人索取贿赂,事后因不敢或不愿意将收受他人钱物的事告诉国家工作人员,而国家工作人员却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了利益。对于这种情况,应当根据具体证据来处理,如果能够证实国家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实施了帮助或教唆行为,就可以认定为受贿罪的共犯。然而,如果只是配偶、子女明知他人所送财物系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利益所得而代为收受,但没有事先的教唆或帮助行为,或者明知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所得而与其共享,属于知情不举,不能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索贿量刑标准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 举报受贿是否需要提供证据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

  • 通过事实证据到法院举报律师行为,将导致其失去辩护资格

    单位行贿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法律处罚、刑罚适用问题、立案标准以及认定问题。单位行贿指单位以集体名义实施行贿行为,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归单位所有。对单位行贿的处罚包括判处罚金和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个人行贿罪的刑罚。在认定单位行贿罪时,需要注意区分被动行贿

  • 村委会主任收钱是否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村干部是否可被定罪为贪污受贿罪
  • 挪用公款200多万7天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