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种类 >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替代性及差异分析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替代性及差异分析

时间:2024-08-27 浏览:5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747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会逐步增加。当单位产值的贸易额保持一定时,就会加大服务贸易的份额,这就必然会对货物贸易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冲击。就中国而言,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国务院在2007年3月提出“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在2007年12月发布了该领域的第一个规划《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外贸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很多部门是货物贸易的支撑产业,而货物贸易也会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反作用力,因此有必要考察两者的替代性。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例如,Melvin(1989)认为,服务出口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货物贸易的赤字,并且在贸易平衡、商品可交易、消费性服务不可交易和生产性服务自由流动等条件下,一国的生产性服务出口对货物的进口有拉动作用。Jones等(1990)采取竞争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服务出口的增加会减少货物的出口。Marrewijk等(1996)采取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考察,认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生产性服务市场较大的国家(地区)将出口生产性服务而进口货物。Robinson等(2002)使用CGE模型研究后认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Mazumdar(2005)采取微观经济学的定价原理,构建了用以分析服务进口与货物出口关联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谢康等(2000)通过分析指出,货物贸易净值与服务贸易净值总体上表现为负相关,这在发达国家较为明显而在发展中国家不明显。陈军(2001)将服务贸易分成消费性和生产性两种,运用变形后的**多夫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义的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互补性,但产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存在明确的互补性。周燕等(2007)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有着总量互补和差额替代的关联性,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差额替代性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表明仅拥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长期内存在服务贸易逆差。陈怡(2006)使用我国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不同贸易对各部门的贡献,发现货物贸易对服务部门的贡献大于服务贸易对货物部门的贡献,由此认为我国的服务贸易亟待发展。此外,蔡洁等(2007)构建福利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差异,指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大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收益,以发展服务贸易为主、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不具备实现高级阶段的条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转让非专利技术是否需要交税?

    非专利技术转让是否需要交税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事非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非专利技术包括工业专有技术、商业贸易专有技术、管理专有技术等。此优惠政策旨在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

  • 易货贸易的法律特点

    易货贸易的法律特点。易货贸易是一种基于换货的贸易形式,具有灵活性,在交货时间、支付方式和成交对象上都有多种选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易货贸易的退免税规定。易货贸易的出口销售与自营出口销售有所不同,主要是采用相互记账方式,但出口退税处理方式与自营出口退税

  • 合同形式的规定

    《合同法》关于合同形式的规定,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时,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此外,还解释了书面形式的具体含义,包括合同书、信件及数据电文等。文章也提到了中国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书面形

  •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等,并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管辖范围广泛,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其主要职能作用包括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歧视性待遇,提高贸易政

  • 最惠国待遇原则的法律意义
  • 国际服务贸易方式有哪些
  •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