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情况下,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代为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后7日内作出答复。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并提供保证人或能够交纳保证金,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同意并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如果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不同意取保候审,并应当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决定机关收到执行机关没收保证金的通知书或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后,应当在五日内作出相应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
如果采取保证人形式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人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况下,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经查证属实后,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对保证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将相关情况通知决定机关。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将没收保证金,并根据情况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逮捕。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当退还保证金。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执行情况。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拘留是指将对象拘禁限制的行为。拘留并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机关也有拘留权。然而,各国对拘留的总时限不同,有些国家甚至可以无限期拘留对象。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是两种不同的行政处罚方式。行政拘留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人,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处罚。而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保障性措施,旨在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可以进行保释,但需确保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在拘留过程中,公安机关必须出示拘
行政诉讼的有效期一般为六个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必须在六个月内提出;如果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诉讼,则可以在十五日内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公安部规定,对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或者其他造成财产损失的犯罪,可以按涉案数额或直接财产损失数额的一至三倍确定保释金数额标准;对其他刑事犯罪,保释金数额标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