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与民事侵权行为:律师解析责任与赔偿
时间:2024-01-1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医疗事故与民事侵权行为
医疗事故的定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这个概念与民法上关于民事侵权行为是相一致的。
归责原则的讨论
归责原则是指责任的归属,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现代民法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呈多元化趋势,即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被确立,且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有扩大趋势。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充要条件。在过错责任下,对侵权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有义务举出相应证据表明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以保障其主张得到支持。推定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要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医疗事故的侵权责任采取过错推定责任,但允许医疗机构通过举证证明其不存在医疗过错,从而免责。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责任要件的归责标准,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和所管理的人或物与造成的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他就应承担民事责任。在我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主要有:危险责任、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职务侵权的民事责任、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双方的财产情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补偿,由当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主观过错。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是指因行为或事件导致某人的权利和利益遭受不利影响,是侵权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违法行为是指造成损害事实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行为人才负侵权责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责任的重要条件。在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一般采取相当因果说,即某一事实仅在一般情形下能够导致同一结果时,才能认定有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一般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虽然预见到了却轻信能够避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采取主客观标准相结合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过错。
结论
尽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有了新的定义,在归责原则上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和民法上关于一般侵权行为相一致,但医疗事故的范围要小于医疗民事侵权行为。在具体认定一个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构成侵权时,存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医务界和法学界、患方需要互相联系、多沟通多了解,共同解决医患矛盾。在具体对待案件时,可以按照侵权行为的“四要件说”,进行协商、调解,参与民事诉讼,合法地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患者挂错药物导致孕妇禁用药物注入体内
孕妇房女士在医院挂点滴时因医院护士失误被错误地注入了含有孕妇禁用药物的点滴输液袋的事件。医院承认错误并告知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建议房女士慎重考虑是否继续怀孕。医院表示会尽力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理、医疗机构的处罚、医务人员的处罚以及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内容。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涉及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会责令其改正
-
离婚后,是否可以追加抚养费?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与医院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或者协商不成,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其中应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
-
车祸医疗赔偿标准是怎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协商解决时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医疗事故等级
-
医疗事故的民事赔偿
-
媒体散布虚假医疗纠纷信息如何处罚
-
医疗损害赔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