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通知书是公安机关以书面形式告知犯罪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刑事立案通知书由公安部统一制定格式,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首部包括文书名称、填报单位(公章)和文书编号。
正文由眉栏、腹栏和尾栏三部分组成。
眉栏填写报案人基本情况和移送单位情况。报案人基本情况栏填写报案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和案件来源。案件来源部分要说明是报案、扭送、举报还是控告、自首的;必要时可注明是口头、书面或电话等报案方式。如果是单位移送的,只填写“单位移送”栏,将“报案人”栏用横线划掉。
腹栏填写报案内容,包括报案方式、已知案情和受害情况。
(1) 报案方式。具体写明是被害人或其亲属控告的,还是群众报案、举报、扭送的,或是犯罪嫌疑人自首的。写明何时、何人以什么方式报案。
(2) 已知案情。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经过、侵害的对象和结果、犯罪嫌疑人等。对于控告、举报的,具体写明他们陈述认定的犯罪事实及其根据;对于扭送的,要把当场抓获时发现的犯罪事实及其相关证据以及嫌疑人交代的情况写清楚;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案件,写明什么时间和地点,在什么情况下自首的,交代了哪些主要犯罪事实和证据。同时根据接受案件时了解的情况填写涉案人的姓名、性别、单位、住址及其特征等主要信息。
(3) 受害情况、损失物品数量和特征。写明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包括受害人的损伤情况、受害部位、伤势后果、是否死亡,物品特征、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程度等。
尾栏填写批示与处理,包括领导批示的内容和处理的结果。写明公安机关有关领导对受理案件签署的处理意见及其签名。一般有“初查”、“立案侦查”、“立为治安案件“、“不予立案”、“移送xx人民法院或xx公安局”等批示意见。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填写开展工作处理案件的具体情况。
1.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是在报案笔录或报案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后填写的。报案内容要客观、简明,以第三人称角度填写。
2.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在报送部门负责人审批时,要同时附送报案笔录。
3. 办案人员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做好相应处理工作:批示“初查”的,要及时审查或进行调查,针对实际情况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不予立案报告书或移送案件报告书;批示“立案侦查”的,应制作立案决定书开展侦查工作;批示“立为治安案件处理”的,交有关部门处理;批示“不立案侦查”的,应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通知控告人;批示“移送”的,应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4. 案部一式一份示填报(公章)门四交在份给制作该登记表的同时,应当填写接受案件回执单,一份由受案单位存入诉讼卷,一份报主管部门、案件主办部门,一份交报案人收执。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独立诉讼地位及其诉讼权利与义务。被害人享有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等权利,并需履行相应义务。如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被害人可要求法律监督。被害人既可以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判决书是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与之相比,调解书是法院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进行确认的法律文书。调解书和判决书在适用条件、体现意志、反映内容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调解书的内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