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清算带来的后果
时间:2024-06-01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强制清算的结果及其法律意义
一、强制清算的定义
强制清算是指公司因违法行为被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关闭而进行的清算,或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法院宣布破产而进行的清算。人民法院是公司强制清算的组织者。申请公司强制清算的主体可以是公司的债权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公司股东。
二、强制清算的申请情况
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规定,债权人和股东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1. 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2. 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3. 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股东利益。
三、强制清算与破产清算的区别
1. 清算前提的不同:强制清算的前提是公司资产大于负债,而破产清算的前提是公司资产小于负债。2. 清算目的的不同:强制清算的目的是梳理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并不十分明确;破产清算的目的是实现债权人的债权。3. 适用法律的不同:强制清算适用《公司法》、《公司法司法解释》等法律规定,破产清算适用《破产法》、《破产法司法解释》等法律规定。4. 清算申请主体的不同:强制清算申请主体可以是债权人或股东,而破产清算申请主体可以是债权人或债务人。5. 清算组织的不同:强制清算由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破产清算由法院指定管理人进行清算。6. 对企业财产执行与保全措施的不同:强制清算程序的启动不影响企业财产的执行与保全措施,而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财产保全措施应解除,执行程序应中止。
结论
强制清算是指公司因违法行为被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关闭而进行的清算,或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法院宣布破产而进行的清算。强制清算与破产清算在清算前提、清算目的、适用法律、清算申请主体、清算组织以及对企业财产执行与保全措施方面存在差异。了解强制清算的结果及其法律意义对于公司及相关利益方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公司注销后产生的合同纠纷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可以起诉原股东。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申请公司注销前需进行清算,并准备相关文件,如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等。不同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需提交不同文件,违反规定的公司需
-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
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
有限公司股东和股份公司股东的权利。有限公司股东享有知情权、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的权利等,股份公司股东享有与有限公司股东相似的权利,如知情权、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会议的权利等。两者在行使权利时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和要求清算方面。
-
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财产冻结问题
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财产冻结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公司财产在破产清算时不会被冻结,但在解散诉讼中涉及财产冻结的情况需注意。股东在特定情况下可提起解散公司诉讼,但人民法院对不予受理的情形也予以明确规定。
-
公司法破产清算债权清偿顺序
-
股东会议纪要范文
-
公司注销了银行公户还能打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