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入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本应按期得到的合法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等。根据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来计算误工费。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的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患者,按照3倍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对于收入低于或等于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患者,按照其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私营企业以及财务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别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到单独作为认定依据,须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等材料方能认定。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证明,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村村民,以及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凭证,在医疗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人员。对于这些人员,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来计算误工费。
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误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出院后治疗医院出具证明的休养天数两部分组成。从医疗事故发生的当日开始计算,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均不扣减。如果患者在治疗终结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或无相关证明擅自休养,将不予计算误工费。另外,如果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残疾,自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将不再计算误工费。
如果患者依法从事第二职业,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以合理赔偿。但如果患者是未成年人等本身没有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将不予支持。
对于离退休人员的误工费计算,国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受害人是另谋职业的离退休人员,其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法律、政策明确允许,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予以赔偿;如果法律、政策未明确允许,也未明令禁止,参照原在岗工资标准予以赔偿,但如果新的收入低于在岗工资,将按照新的收入予以赔偿;如果减少收入违反了法律、政策规定,将不予赔偿。
根据《条例》和最高法院的《若干意见》,误工费赔偿的计算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条例》规定,赔偿金额等于误工时间乘以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而最高法院的《若干意见》规定,赔偿费用可以按照患者的工资标准或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对于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的患者,可以参照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来计算误工费。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意见》的赔偿标准高于《条例》规定。由于《条例》只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因此,在确认误工费赔偿额时,人民法院有可能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意见》进行审理。同时,医院还应注意,部分省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有专门的规定。
误工费赔偿金额 = 误工时间 × 收入标准(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工伤认定的时限和申请流程。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本人则有一年时间。超过时限将不再受理。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救济。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文本及相关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同时,也介绍了保险法的概念和作用,它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同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需依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应立即救治受伤员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排查和事故报告。根据相关法规,事故现场人员需及时报告,而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未按时申请,相关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的具体
承包经营企业的工伤处理流程及责任。工伤认定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内外因工作原因受伤等多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工伤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企业需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如实行承包经营,工伤保险责任仍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