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是一种轻微的颅脑损伤,通常不被视为严重伤害。脑震荡可能发生在受到暴力打击、遭遇车祸或其他意外情况后。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脑震荡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1的规定,脑震荡可被归类为不同级别的轻伤。
a) 头皮创口或瘢痕累计长度超过20.0cm。
b) 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超过50.0cm2;头皮缺损面积累计超过24.0cm2。
c) 颅骨凹陷性或粉碎性骨折。
d)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
e) 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f) 外伤性脑积水;外伤性颅内动脉瘤;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g) 脊髓损伤导致轻度排便或排尿功能障碍。
h) 脊髓挫裂伤。
a) 头皮创口或瘢痕累计长度超过8.0cm。
b) 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超过20.0cm2;头皮缺损面积累计超过10.0cm2。
c)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超过50.0cm2。
d) 颅骨骨折。
e)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f) 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a) 头部外伤后伴有神经症状。
b) 头皮擦伤面积超过5.0cm2;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
c) 头皮创口或瘢痕。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