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过失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的一种法定责任,其主要指的是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对方信赖利益受损时应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虚假地表示自己有意与对方订立合同,并进行虚假的磋商,以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这种行为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种情形。
当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以达到误导对方、获得不当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也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种情形。
除上述两种情形之外,还包括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采取了欺诈、威胁、恶意竞争等不正当手段,导致对方信赖利益受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形之一,导致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离婚后丈夫未经许可擅自变卖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丈夫无权擅自出售共有房屋,出售合同无效。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同共有人必须同意。对于无效合同,应当返还财产。第三方可追究丈夫缔约过失责任,要求退还购房款并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转让费退还问题的法律规定。根据该法,如果转让过程中存在缔约过失行为并给对方造成损失,转让费可以退还。退还转让费不等于违约行为,而是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需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缔约过失行为,方可要求退还转让费。
无效担保合同的归责原则,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属于缔约过失责任,担保人的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当主合同无效或主合同有效但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其是否有过错。
一起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胡某因**汽车公司的广告欺诈而提出索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汽车公司是否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存在分歧。作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汽车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其在缔约过程中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