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物抛物的情况下,让一定范围的责任主体对受害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意味着受害人可以向每一位责任主体主张全部的赔偿数额。任何一位责任主体承担赔偿数额后,再向其他责任主体追偿。这样的结果,不仅会使每一位责任主体都产生逃避责任的动力,增加判决执行的难度,也会给承担全部责任的那位责任主体增加向其他人追偿的负担,徒增大量社会成本。在对高空抛物责任的正当性本身存在争议的背景下,连带责任只会使这项制度陷入更大的争议。
相反,按份责任则是由法院在判决中就将受害人的损失以一定比例(多数情况下是平均分担)分配到每位责任主体的头上。这一方面会使得每个人分担的责任不至于太沉重,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履行自己的那份责任而免责。按份责任可能会更好地救济受害人,也可能降低此类事件处理的社会成本。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与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没有任何区别。在现行法上要适用《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各种责任方式;造成了受害人人身损害或者精神损害,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高空抛物可能会有刑事责任,比如,为了伤害他人,故意从高空抛物致人重伤或者死亡。需要指出的,如果能够查明行为人的故意意图,也就查明了具体的行为人,此时在民事责任上,要按照一般侵权行为来处理,不再属于此处讨论的范畴。
一般意义上的危险行为,适用无过失责任或者结果责任,所针对的是其危险性,而不具有非难性。高空抛物与此不同。如前所述,高空抛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同时,此种行为于社会无任何益处。因此,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不应当有责任限额、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时,应当予以支持。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以建筑物为例,从甲建筑物上抛掷物品致人损害的,甲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全部区分所有人都应当是责任主体。此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如果所有人或者某些区分所有人能够证明该房屋另有使用人,且在事发当时由该使用人控制使用,则该使用人为责任主体。其二,将所有人或者区分所有人作为责任主体,意味着与所有人或者区分所有人共同使用建筑物的其他人无需承担责任。其三,责任主体的范围划定后,应当允许责任主体举证免责。
在自己行为自己负责的民法世界中,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需要正当性理由。监护人为被监护人的行为承担责任、雇主为雇员的行为承担责任皆有各自的正当性理由。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后,由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为其中某一个行为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其正当性何在呢?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责任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一点是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属于积极的作为侵权,是行为侵权,而建筑物侵权责任属于消极的不作为,是因不作为导致的物件侵权。因此,二者责任成立的正当性存在差异。
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的情况下,本文作者主张由所有的责任主体一起分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助于受害人的救济,有助于发现真正的行为人。
根据张维迎教授和邓峰博士的观点,连带责任与基于信息的分担责任在意义上具有共同特点,即信息不全。中国古代的保甲制度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连带责任。古代中国农民聚居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信息流通的特点,导致乡土社会的封闭性和内部信息的高度流通和共享。保甲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政府官员无法获得的信息。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被一部分人低成本地观察到,而其他人观察该行为的成本较高,那么让信息成本较低的人行使监督权力可以节约监督成本。如果制度规定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必须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这些人也会获得监督他人的激励和权利。
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责任的分担,受害人将承担发现行为人的重担。根据经验,对受害人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每个人都分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情况下,那些没有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将有激励做两件事情。第一,他们会证明自己没有实施高空抛物行为,以免除责任。第二,那些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实施高空抛物行为的人,为了免除责任,将有激励来发现真正的行为人。即使有人本来就知道谁是真正的抛物行为人,如果这个知情人要为真正行为人承担责任,他可能会揭发后者,也可能选择保持沉默。因此,责任的分担会激励人们发现真正的行为人。
高空抛物责任的成立有助于预防高空抛物行为,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在责任成立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该行为的人都有激励来发现真正的行为人。因为除真正行为人外的人都会替真正行为人承担责任,所以他们也都有动力来发现行为人究竟是谁。责任的成立会增加高空抛物者被发现的概率。当高空抛物者成为过街老鼠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减少。因此,责任的成立比责任不成立更有利。
一起货车司机触电身亡的事件。司机老古和老李在驾驶过程中,货车触到高压线导致司机当场身亡。家属向车主王*峰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协调,王*峰赔偿了死者家属赔偿金等费用。王*峰认为供电部门也有责任,于是将供电公司告上法庭。经过二审判决,供电公司承担30%的赔
高空抛物问题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当高空抛物未造成人身损害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讨论了高空坠物砸车时的理赔方式,如能找到肇事者则向其索赔,否则可通过购买机动车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向保险公司索赔。
高空作业需要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包括高空作业的定义、证件的获取方式及规定,以及高空坠物责任的判定。高空作业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取证,证件每三年审查一次,每六年更新一次。高空坠物责任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建筑物使用人等的不同情况判定。
被高空坠物砸伤后如何要求赔偿的问题。当高空坠物造成伤害时,施害方应支付受害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相关费用。若造成受害者残疾,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建筑物上的物品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应承担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