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高危作业侵权 > 揭秘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揭秘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时间:2024-06-09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0665

如何界定及处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

一、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界定

(一)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概念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将物品从高空中抛下,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行为。高空抛物是行为人的主动行为,而不是物品自己坠落。由于无法确定真正的侵权人,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被独立研究。有学者将其称为建筑物抛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根据《中国民法典草案》第1974条规定,如果无法确定抛掷物品的人,则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全体使用人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没有抛掷物品的人不承担责任。

(二)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的区别: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无法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情况。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一般只有一个人实施侵权行为,但该人混杂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无法确定是谁实施了侵权行为。因此,高空抛物侵权是行为的推定,而不是因果关系的推定。2.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区别: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主动抛掷物品的行为,而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指的是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导致他人损害的行为。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规范的是行为,而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规范的是不作为。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无法确定真正的行为人,而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一般是清楚的。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及学理分析

(一) 实务界的处理

实务界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结果。1. 判决可能抛物的所有住户分担赔偿责任:在某案件中,法院判决可能抛物的所有住户分担受害人的损失。这种判决是基于行为推定,即无法确定谁是真正的加害人,因此将可能抛物的所有住户共同承担赔偿责任。2. 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在另一案件中,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由于无法确认谁是致害人,法院认为原告无法明确具体的被告,因此驳回了起诉。这种情况下,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实际上,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存在信息问题,即行为的可观测性不足。法律的有效性依赖于行为的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某些制度安排,如连带责任,可以提高行为的可观测性,从而提高法律的有效性。

(二) 学理分析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涉及行为推定和责任主体的确定。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是一种行为推定,即无法确定真正的行为人。因此,责任主体的确定存在困难。在处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时,应将其与共同危险行为和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进行区分。根据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民法及判例,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属于一般侵权行为,不适用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规定。因此,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应按份责任处理,而不是连带责任。综上所述,对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界定和处理存在分歧。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推定,其处理应根据行为的正当性和责任主体的确认。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应遵循行为推定原则,并将其与共同危险行为和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行为进行区分。

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

一、引言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从高处抛掷物品,导致他人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加害人难以确定,造成的损害后果严重,因果关系明确。在学界对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上,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分歧。肯定说主张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全体使用人对损害承担责任,但内部观点又分为分担责任说、连带责任说和区分说。否定说反对全体使用人承担责任,认为这样会使无辜的被告承担损害赔偿。本文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肯定说

1. 分担责任说

分担责任说主张,如果无法确定具体的加害人或物品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当由可能抛掷物品的全体业主或可能拥有这种物品的人来分担责任。这一观点可以通过损失分担理论、损害预防理论和公共安全理论来解释。根据这些理论,让受害人承担全部损失是不合理的,而让全体业主分担损失更加公平合理,也符合公平责任的基本价值。

2. 连带责任说

连带责任说认为,建筑物抛掷物致害责任的法理基础是同情弱者、民事责任的财产性和保护公共安全。根据这些基础,只要抛掷物确实是从建筑物中抛掷的,该建筑物的占有人就应当承担责任。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民法草案和一些学者的建议稿也支持这一观点。

3. 区分说

区分说认为,高层建筑物可以区分为非供不特定人进出的建筑物和供不特定人进出的建筑物。对于非供不特定人进出的建筑物,无法证明无加害行为的住户或使用人应当集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供不特定人进出的建筑物,从损害承担、预防损害、效率和公平等角度来看,无法得到肯定的答案。

三、否定说

否定说反对全体使用人承担责任,认为这样会使无辜的被告承担损害赔偿。否定说认为,高层建筑物抛掷物致害集体归责制的出现,不符合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会给无辜的被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他们主张通过责任保险来获得经济上的补偿,并在责任确定后进行追偿。

四、高空抛物侵权责任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形式可以是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虽然一定范围内的责任主体都要承担责任,但彼此之间责任的分配应当按份进行。这意味着每个责任主体都要根据其所占比例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分配方式既能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又能避免无辜被告承担过重的责任。综上所述,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处理存在学理分歧。肯定说主张由建筑物的所有人或全体使用人对损害承担责任,但具体责任的形式存在不同观点。否定说反对全体使用人承担责任,主张通过责任保险和追偿来解决问题。在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确定上,应当采取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的方式进行分配。

高空抛物责任的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的比较

连带责任的问题

在建筑物抛物的情况下,让一定范围的责任主体对受害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意味着受害人可以向每一位责任主体主张全部的赔偿数额。任何一位责任主体承担赔偿数额后,再向其他责任主体追偿。这样的结果,不仅会使每一位责任主体都产生逃避责任的动力,增加判决执行的难度,也会给承担全部责任的那位责任主体增加向其他人追偿的负担,徒增大量社会成本。在对高空抛物责任的正当性本身存在争议的背景下,连带责任只会使这项制度陷入更大的争议。

按份责任的优势

相反,按份责任则是由法院在判决中就将受害人的损失以一定比例(多数情况下是平均分担)分配到每位责任主体的头上。这一方面会使得每个人分担的责任不至于太沉重,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履行自己的那份责任而免责。按份责任可能会更好地救济受害人,也可能降低此类事件处理的社会成本。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几点说明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与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没有任何区别。在现行法上要适用《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的各种责任方式;造成了受害人人身损害或者精神损害,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高空抛物可能涉及的刑事责任

高空抛物可能会有刑事责任,比如,为了伤害他人,故意从高空抛物致人重伤或者死亡。需要指出的,如果能够查明行为人的故意意图,也就查明了具体的行为人,此时在民事责任上,要按照一般侵权行为来处理,不再属于此处讨论的范畴。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危险责任的区别

一般意义上的危险行为,适用无过失责任或者结果责任,所针对的是其危险性,而不具有非难性。高空抛物与此不同。如前所述,高空抛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同时,此种行为于社会无任何益处。因此,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不应当有责任限额、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时,应当予以支持。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范围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以建筑物为例,从甲建筑物上抛掷物品致人损害的,甲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全部区分所有人都应当是责任主体。此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如果所有人或者某些区分所有人能够证明该房屋另有使用人,且在事发当时由该使用人控制使用,则该使用人为责任主体。其二,将所有人或者区分所有人作为责任主体,意味着与所有人或者区分所有人共同使用建筑物的其他人无需承担责任。其三,责任主体的范围划定后,应当允许责任主体举证免责。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成立的正当性

连带责任与共同危险连带责任的差异

在自己行为自己负责的民法世界中,为他人行为承担责任需要正当性理由。监护人为被监护人的行为承担责任、雇主为雇员的行为承担责任皆有各自的正当性理由。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后,由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为其中某一个行为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其正当性何在呢?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责任的差异

高空抛物侵权行为与《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致人损害责任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一点是高空抛物侵权行为属于积极的作为侵权,是行为侵权,而建筑物侵权责任属于消极的不作为,是因不作为导致的物件侵权。因此,二者责任成立的正当性存在差异。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正当性

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的情况下,本文作者主张由所有的责任主体一起分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助于受害人的救济,有助于发现真正的行为人。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分担与连带责任

信息不全导致的连带责任

根据张维迎教授和邓峰博士的观点,连带责任与基于信息的分担责任在意义上具有共同特点,即信息不全。中国古代的保甲制度是一种基于信息的连带责任。古代中国农民聚居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信息流通的特点,导致乡土社会的封闭性和内部信息的高度流通和共享。保甲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政府官员无法获得的信息。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被一部分人低成本地观察到,而其他人观察该行为的成本较高,那么让信息成本较低的人行使监督权力可以节约监督成本。如果制度规定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必须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这些人也会获得监督他人的激励和权利。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分担的必要性

在高空抛物侵权行为构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责任的分担,受害人将承担发现行为人的重担。根据经验,对受害人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分担责任的激励作用

在每个人都分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情况下,那些没有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将有激励做两件事情。第一,他们会证明自己没有实施高空抛物行为,以免除责任。第二,那些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实施高空抛物行为的人,为了免除责任,将有激励来发现真正的行为人。即使有人本来就知道谁是真正的抛物行为人,如果这个知情人要为真正行为人承担责任,他可能会揭发后者,也可能选择保持沉默。因此,责任的分担会激励人们发现真正的行为人。

责任的成立有助于预防高空抛物行为

高空抛物责任的成立有助于预防高空抛物行为,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在责任成立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该行为的人都有激励来发现真正的行为人。因为除真正行为人外的人都会替真正行为人承担责任,所以他们也都有动力来发现行为人究竟是谁。责任的成立会增加高空抛物者被发现的概率。当高空抛物者成为过街老鼠时,这种现象就可能减少。因此,责任的成立比责任不成立更有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货车触高压线司机被电身亡

    一起货车司机触电身亡的事件。司机老古和老李在驾驶过程中,货车触到高压线导致司机当场身亡。家属向车主王*峰提起诉讼,经过法院协调,王*峰赔偿了死者家属赔偿金等费用。王*峰认为供电部门也有责任,于是将供电公司告上法庭。经过二审判决,供电公司承担30%的赔

  • 高空抛物怎么处理

    高空抛物问题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当高空抛物未造成人身损害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讨论了高空坠物砸车时的理赔方式,如能找到肇事者则向其索赔,否则可通过购买机动车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向保险公司索赔。

  • 高空作业需要哪些证

    高空作业需要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包括高空作业的定义、证件的获取方式及规定,以及高空坠物责任的判定。高空作业需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取证,证件每三年审查一次,每六年更新一次。高空坠物责任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建筑物使用人等的不同情况判定。

  • 被高空坠物砸伤,怎么要求赔偿

    被高空坠物砸伤后如何要求赔偿的问题。当高空坠物造成伤害时,施害方应支付受害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相关费用。若造成受害者残疾,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建筑物上的物品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应承担侵权

  • 高空抛物受伤谁应该对此负责
  • 楼上往下倒水属于高空抛物吗
  • 违法强拆怎样追究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