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某与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罗某甲、罗某乙之间存在婚姻家庭纠纷。原告于2013年12月25日向本院提起诉讼,并在诉讼过程中追加被告莫某丁、邵某为本案的被告。第三人孟某乙和戴某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经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周某主张,被告莫某甲获得拆迁补偿款后,不顾亲情,对其不闻不问,并与其分开居住,未将应得的补偿款分与原告。原告认为土地、房屋征迁补偿款为家庭共有财产,应进行分割。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共同支付原告319063元的拆迁补偿款,并支付原告18600元的过渡费。
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辩称,双方家庭关系一直良好,分开居住是因为拆迁引起,并不存在赶走原告的情况。被告认为拆迁补偿款是家庭共有的,莫某甲只是代管,并未侵占原告的份额。被告同意分割补偿款,但应扣除相关费用。
被告莫某丁、邵某、戴某无异议,同意原告要求分割补偿款。
第三人孟某乙陈述,2号辅助房是其出资建造的,拆迁补偿款归其所有。第三人戴某陈述,支持原告回来居住,同意将其份额分割给原告。
根据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本院认定以下事实:
根据上述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六十六条,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由于周某现已不与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等人共同居住,且明确表示不愿再与其共同居住,因此周某有权请求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
对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某某村2组谢村14号原有的楼房,根据《房屋征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规定,该楼房为周某与莫某某、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共同申请建造,因此对于该房屋所对应的拆迁补偿费用及按合法房屋面积补偿值15%给予的奖励补偿款、合法总面积用其辅房抵足面积的差价,周某有权享有五分之一的份额。
对于该地址上其他的一幢三层楼房,因案外人孟某乙已提供证据证实该楼房与周某无关,故对该楼房所对应的房屋及装修所涉的拆迁补偿费用,周某无权主张分割。
对于该地址上原有的其他房屋,由于相关部门也进行了相应补偿,而现原、被告双方均未提供证据证实有关这些房屋建造时家庭成员的情况,本院认为周某对于这些房屋的拆迁补偿费用享有七分之一的份额为宜。
综上,周某有权分割的房屋、装修及附属物部分的补偿费用的份额,总计为164370.74元。
对于搬家、按时签约奖励、按时进场评估奖励、规定时间签约奖励、按时腾空奖励、出租等经营性损失奖励、出租户补贴、房屋基础补偿、房屋拼墙补偿、旧房拆除奖励、农具费等费用,共计322600元,根据《房屋征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规定,莫某甲户内包括周某有七人,因此周某对于该部分款项有权享有七分之一的份额,计46085.71元。
根据调解结果,莫某甲已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的过渡费共计15000元支付给了周某。对于周某关于要求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共同支付原告周某2012年度、2013年度过渡费共计18600元的诉讼请求,因被告莫某甲已将部分过渡费支付给周某,故本院支持周某关于支付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过渡费9600元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本院判决如下:
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支付原告周某拆迁补偿款160456.45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履行。
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支付原告周某过渡费9600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履行。
驳回原告周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费19768元,由被告莫某甲、孟某甲、莫某乙、莫某丙负担9884元,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交纳;余额9884元由原告周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缴上诉案件受理费19768元。
彩礼返还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给付人生活困难或婚前给付导致生活困难等情形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悔婚、没有进行婚姻登记或登记为夫妻但没有同居生活等情况下,彩礼也可以要求返还。文章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结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有外债是否构成骗婚行为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婚前债务应由个人承担,因此发现对方有外债并不直接构成骗婚行为。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及婚姻期间的财产归属,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遇骗婚情况,需收集证据并向公安局报案,具体处理方式依据当地
办婚礼未领结婚证离婚彩礼的法律计算方法。在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女方解除关系时,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彩礼的认定需基于婚约、当地风俗习惯及财物的价值数额。同时,需区分赠与和彩礼,某些行为不能被认定为彩礼,如为取悦对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
夫妻离婚时礼金的解决方式。根据司法解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应返还彩礼。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如果对方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彩礼持有不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