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王某与张某在驾驶小客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张某的小客车受损。交警认定王某为事故的全责方,并经调解未果。于是,张某诉讼要求赔偿修车费2.7万元以及在修理期间的租车费5000元。王某辩称租车费属于间接损失,不同意赔偿。
法院判决王某赔偿张某修车费2.7万元,并赔偿租车费5000元。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张某在修车期间发生的5000元租车费用,即被告是否应予赔偿。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还包括由财产直接损失引起的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因加害人原因导致受害人应得或已得利益减少或丧失的损失,例如营运车辆停运期间的营运损失。
对于间接损失是否应予赔偿,存在不同的理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如果受害人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交通事故责任者应予赔偿。对于非营运车辆因交通事故造成停运,在车辆修理期间因不能使用该车而造成的损失,也应主张其权利,要求交通事故责任者赔偿。这一批复进一步确定了交通事故中间接损失的赔偿范围。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侵害人应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损坏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情况。如果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侵害人也应赔偿这些损失。这里的其他重大损失应理解为包括因侵权导致的合理间接损失,同样需要侵权人赔偿。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受害人损失充分保护的立法本意。
结合本案,张某的租车费用属于由交通事故引起的间接损失,应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有人或许认为租车费用属于间接损失,不应由事故责任者承担。然而,原告在保证正常出行的需要下租车并无不妥,租车费用是合理的支出,与被撞车和租车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赔偿间接损失是合理的。
此案的判决准确诠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的涵义,更好地保护了受害人的利益,增加了违法者的成本,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人民检察院批捕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具体程序包括受理案件、审查立案、侦查和侦查终结等步骤,执行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法制科在批捕过程中的时间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人后,应在特定时间内向检察院提请批捕。检察院在接到申请后的七天内作出决定。针对不同情况,如流窜作案等,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延长。如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取保候审和监视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取保候审不能延期,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期间,侦查、起诉和审理不得中断。同时,文章介绍了批捕后的取保候审程序,包括申请、决定、执行及最长期限等内容。
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的受害人能否向保险公司提起诉讼,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可直接向受害方支付赔偿金的问题。根据司法实践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可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并向受害方支付保险金。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受害人权益,使受害人能及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