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量刑情节,量刑情节,是指由刑事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定罪事实以外的,体现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据以决定对犯罪人是否处刑以及处刑轻重所应当或可以考虑的各种事实情况。那么,刑法量刑情节之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区分是怎么样的呢?免除处罚情节的使用如何呢?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刑法量刑情节之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区分是怎么样的
1、法定情节:
(一)从严情节:从重。总则只有2个:1、累犯(65条);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29条第1款)。
(二) 从宽情节:“可以”+“应当”均有,包含:从轻、减轻(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刑罚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免除。
2、酌定情节
(一)犯罪主体方面的情节:前科、一贯之表现。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情节:犯罪后的态度、犯罪动机。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情节: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的时空和环境。
3、如何适用
(一)“应当”优于“可以”:“可以”优于“酌定”。
(二)案件中的情节优于案件外的情节。
(三)同时存在数个从严或者从宽情节只是,不能任意改变量刑情节所具有的功能。
(四)从宽和从严情节同时存在之时,要“先严后宽”不断修正宣告刑。而不能才粗简单的折抵之方法。
(五)多功能情节的(例如从犯),必须依法定顺序考量。
(六)禁止重复评价量刑情节。
情节严重主要是从犯罪构成的方面来讲的,以情节严重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是我国刑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形。例如,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定的量刑情节主要是从量刑来讲的,法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各种事实要素。法定的量刑情节在刑法总则与分则中都有明文规定。具体有应当从重处罚、可以从轻或减轻、应当从轻或减轻以及酌定情节。
二、免除处罚情节的使用
根据我国《刑法》第37条的规定,免除处罚,是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适用免除处罚的情节,除应当明确各种总则性和分则性免除处罚情节的具体内容外,必须把握三个基本条件:
(1)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2)行为人所构成的犯罪情节轻微;
(3)因犯罪情节轻微而不需要判处刑罚。只有符合这三项条件者,才能对其免除处罚,否则,不能适用免除处罚。
行文至此,已接近尾声,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对于“刑法量刑情节之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区分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手心律师网上的在线律师。
我国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理方式,包括根据犯罪情节对初次犯罪者的处理以及罪行的具体处罚规定。文章还解释了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包括其内涵、外延、法律保护价值等。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单位和组织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毒品在运输途中的哪个阶段,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并需追究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性质和刑罚。滥用职权罪是刑事犯罪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滥用职权导致重大损失,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徇私舞弊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也会受到相应处罚。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进行具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拒不配合隔离治疗的法律责任。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同时,抗拒隔离可能涉嫌妨害公务罪,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将危害公共安全并受到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