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中的补偿和赔偿权利
时间:2024-10-02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纠纷中的经济补偿和赔偿
劳动纠纷案件的增多
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劳动者对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相对普遍。
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多重法律保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文件,涉及了许多关于劳动者保护的规定。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下,这些规定中也包含了一些关于劳动者经济补偿和赔偿的规定。
经济补偿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来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对于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新法规定取消了对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年限的十二年限制,只对工资高于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有数量和期限的限制。
劳动合同法的朔及力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该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该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应根据该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年限从该法施行之日开始计算。而在该法施行前,用人单位根据当时的相关规定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的经济补偿年限受到十二年期限的限制。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该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继续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根据该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赔偿金。根据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该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的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已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开始计算。该条例明确规定赔偿金的计算年限从用工之日开始计算,明显偏向劳动者。也就是说,该条例的效力适用于过去的情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后工资被扣怎么处理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
公司不支付工资,劳动仲裁申请及赔偿要求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
劳动纠纷中的补偿和赔偿权利
近年来,劳动纠纷案件不断增加,这既表明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也说明用人单位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的劳动者权益已经得到多重法律保障,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关于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
-
随意解除劳动关系 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一起劳动纠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案件中,王某因离岗十分钟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但法院认为其离岗行为不构成对劳动合同的严重违反,公司解除合同属违法行为。法院根据王某提供的证据,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赔偿金和补偿金,
-
职工如何进行劳动维权
-
劳动纠纷一审终审怎么撤销
-
劳务外包纠纷找谁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