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合法的规章,而刑事处罚的依据只能是刑法典。这是因为刑法的规定是国家的专属立法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无权规定刑事处罚。
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实施,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而刑事处罚由法院实施,属于国家的司法权范畴。
在刑事处罚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对其承担的刑事责任影响很大,是判断罪与非罪、罪种的重要因素。而在行政处罚中,只要主观上有过错,即有故意或过失,并实施了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就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一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其所属的有轻微违法或违纪行为人员的制裁形式,同时也是被处分人行政责任的体现。
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依法作出,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如果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可以强制执行。然而,行政处分不受司法审查,被处分人不服行政处分只能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申诉途径解决,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1. 因单位欠薪而侵占单位财物
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单位拖欠或克扣其合法收益而与单位发生纠纷,并利用职务便利占有单位财物,只是想要回属于自己应得利益,没有非法占有之故意,一般不认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但如果在单位支付相应报酬后,仍然侵占单位财物拒不退还,则说明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2. 承包经营单位的承包人占有、支配所承包单位资金、财物
在承包经营中,承包人通过承包协议取得对单位财产的合法处分权利,只要按约履行了协议义务,不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犯罪。但如果承包人明知承包期间企业严重亏损,不能按约履行承包义务,而恶意挥霍所承包企业的财产,导致承包期满不能支付承包费和归还所承包企业的财产,则构成职务侵占罪。
3. 个人出资但挂靠集体的企业
对于个人出资成立的小型企业,如果企业负责人采用不正当手段提取企业财物进行处分,并非职务侵占。因为这类企业的成立是个人全部出资,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只是一定的管理费,企业仍属出资者个人所有,出资者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然而,如果企业负责人以此为手段隐藏、转移企业利润,就应该由税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构成偷逃税款方面的犯罪。
以上就是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区别,以及行政处分和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如果面临刑事处罚,应按照刑事处罚的标准进行处理。如果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在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寻求专业解答。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