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庭审笔录是否允许摄影记录

庭审笔录是否允许摄影记录

时间:2024-10-18 浏览:8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9585

庭审笔录的拍照问题

一、庭审笔录的公开性

庭审笔录已不再属于机密信息。早在2013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通过互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并于当年12月11日上线运行,部分法院直播了大量庭审案件。庭审直播让人民相信司法、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确保了司法公正。现如今,许多法院将庭审公开作为审判工作的原则,并将庭审直播作为办案法官的重要考核指标。在这种大趋势下,认为庭审笔录涉及审判机密,不允许当庭拍照或复印庭审笔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二、允许拍照或复印庭审笔录的好处

允许当事人拍照或复印庭审笔录有利于强化庭审规范化。庭审是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的关键环节,也是诉讼活动的中心。通过拍照或复印庭审笔录,可以进一步推进庭审公开,倒逼法官建立健全庭审行为规范,提升法官庭审驾驭能力,确保庭审公正、高效、有序运行。这有利于提升司法能力,强化庭审规范化。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第1款的规定,在宣判前起诉的案件,原告撤回起诉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明确

原告必须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内容明确的撤诉申请。

2、目的合法

原告撤回起诉的目的必须是正当、合法的。根据处分原则,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算有效。因此,原告的撤诉申请也必须是正当、合法的。

3、真实意思表示

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必须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这意味着申请撤诉必须是原告主动、自愿的行为,而不能是被动、违心所致。

4、时间要求

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必须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判前最迟提出。无论是当庭宣判还是定期宣判,都必须在此之前提出。这样可以给原告充分的时间来慎重考虑撤诉行为,同时也避免在宣判后提出撤诉申请对受诉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损害。一旦判决宣告,即使尚未生效,也不能随意撤销,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民事诉讼请求的撰写

民事诉讼请求是起诉状的主要内容,必须具体、明确、扼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具体明确

诉讼请求必须分项列明,确保具体明确。因为诉讼请求决定了法院审查的范围。

2、全面考虑

民事诉讼本着“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不会主动审理和保护原告未提出的请求。因此,事前应尽可能全面考虑,以避免事后变更或增加诉讼请求等麻烦。同时,要确保提出的请求有相应的证据支持,以获得法律保护并避免分担诉讼费用。此外,还应明确提出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的请求,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以上是关于庭审笔录拍照问题、民事诉讼的撤诉条件以及民事诉讼请求撰写的相关内容。如果需要将相关书面文件拍照,必须符合拍照要求。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访问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 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