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罚金 > 刑法规定罚金数额怎么确定

刑法规定罚金数额怎么确定

时间:2024-09-04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9944

  刑法规定罚金数额怎么确定?罚金作为刑法刑罚的附加刑之一,在判刑时,可以独立适用罚金,也可以作为附加刑处罚。我国《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而犯罪情节的判断依据主要看其犯罪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等来确定,通常有罚金的比例制、倍数制、比例兼倍数制、特定数额制和抽象罚金制五种,下面在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一、刑法对罚金数额确定的规定:

  《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是表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各种事实,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的数额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然要求。在此,我们认为决定犯罪人的罚金数额时,要以犯罪人的犯罪情节为根据,还应酌情考虑犯罪人的经济状况。

  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比例制。不规定具体的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数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罚金的数额。如1997年《刑法》第159条规定:“犯虚假出资罪或抽逃出资罪的,并处或单处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金”。

  2、倍数制。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根据犯罪数额的一定倍数确定罚金的数额。如1997年《刑法》第153条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比例兼倍数制。不规定具体的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数额的一定比例和倍数确定罚金的数额。如刑法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各种犯罪均规定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

  4、特定数额制。即明确规定罚金的数额。1997年《刑法》第173条对变造货币罪即规定了这种情形。

  5、抽象罚金制。即只抽象地规定判处罚金。如刑法对犯罪的单位都是只抽象的规定判处罚金。此外,也有对个人的某些犯罪只抽象地规定判处罚金。

  二、罚金的适用情形

  1、选处罚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独立适用罚金。如故意毁坏财物罪。

  2、只处罚金:只能处以罚金不能判处其他刑罚。如单位犯罪。

  3、并处罚金:主刑附加罚金同时适用。如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4、并处或单处罚金:罚金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缴纳罚金的方式

  三、罚金的缴纳方法

  1、一次或分期缴纳,一次缴纳是惯例,分期缴纳是例外。

  2、强制缴纳,即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届满后,犯罪分子有缴纳能力而不缴纳的,法院可采取查封、拍卖财产、冻结存款、扣留收入的措施,强制其缴纳。

  3、随时缴纳,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随时都可以缴纳。

  4、减少或免除缴纳,即对犯罪人有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有困难的,由犯罪分子提出申请,人民法院经查证属实,可以根据其遭受灾祸的轻重情况,裁定减少罚金数额或免除缴纳全部罚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盗窃罪的处罚

    我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处罚规定。根据法条,盗窃公私财物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具体量刑幅度取决于盗窃数额和情节是否严重。同时,针对特定情形如盗窃金融机构和珍贵文物,将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 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股东未按规定出资需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并改正;若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则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虚假出资指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目的是欺骗其他发起人和股东。常见表现包括利用估价不

  • 辽宁团伙诈骗10万的量刑标准

    辽宁团伙诈骗10万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数额达到10万属于数额较大,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同时处罚金。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主犯认

  • 认缴制下如何认定抽逃出资罪

    我国刑法对于抽逃出资罪的规定。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成立后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若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构成犯罪。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对于此罪行有具体的罚金和刑期规定,并详细描述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条件和股份有限

  • 行贿人缺乏证据,检察院是否会追究其责任?
  • 骗婚行为的法律责任
  • 传销诈骗案量刑多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