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时间:2025-02-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2749

一、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

过失犯罪与疏忽大意犯罪之别,主要体现在预知程度及心态上。

以下详释之:

首先,过失犯罪分为两类,即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前者指行为人应能预见自身行为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后果,却因疏忽未曾预见,进而导致该结果发生;后者则为行为人虽已预见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却自信可避之,最终仍致此结果发生。

其次,疏忽大意犯罪仅为过失犯罪的一种,其特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

在此类犯罪中,行为人并非真正预见危害结果,而是因其缺乏必要的关注和谨慎,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综述,二者差异在于是否已预见危害可能性及其心态。

疏忽大意犯罪属过失犯罪范畴,而过失犯罪则涵盖范围更为宽泛,既包含疏忽大意所致犯罪,亦包括过于自信可避危害结果的情形。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具有主观要件吗

说到过失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嘛,其实就是行为人没能认真看待自己的行为,以为它不会造成任何问题,但事实上这个行为是非常可能带来伤害性的后果滴。

这就像你明明知道自己开车速度快了点,但又觉得自己技术好,肯定没事儿,结果还是出事儿了。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心里就会感到很后悔,因为他应该早就想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不好的事情。

那么什么叫做犯罪过失呢?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本来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但由于粗心大意或者过于自信,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避免这样的结果,结果最后还是发生了。

具体来说,这种过失犯罪有三个特点:首先,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行为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而且这种危害通常都挺严重的,不过刑法里的第330条和第332条是例外;最后,法律上要有明文规定,才会对这类过失犯罪进行惩罚。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和疏忽大意犯罪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有哪些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主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这些犯罪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损害,应受到刑法的制裁。同时,也探讨了15岁未成年人抢劫的量刑问题,需综合考虑犯罪情节、手段恶劣程度等因素,既要体现法律严肃性,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

  • 过失犯罪的特点是哪几项
  •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