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过失犯罪是不是属于犯罪
依据我国《刑法》的明确规定,仅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被认定为犯罪的过失犯罪。
所谓过失犯罪,就是指行为人本应该预见到其自身行为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了这种可能性,却又过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避免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
通常来说,过失犯罪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以及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素普遍包含如下几个方面:行为主体的心理状态:行为人在主观意识中须对危害后果的产生持有向来否定的立场,也就是说并不存有主动引发危害后果的故意意图。
危害后果的实际发生:必须出现了法定的对社会有害的结果。
这些结果往往都是较为严重的,例如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
行为人的过失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本应预知到自身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危害社会的结果,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从而导致了这类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感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却过分相信可以避免,最终还是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法律的明文规定:必须要有针对此类过失犯罪的具体分则条款进行明确规定。
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过失行为都会构成犯罪,仅当法律明确规定了需加以惩罚的过失行为时,才能认定为过失犯罪。
行为人的预见能力:所谓“应当预见”,是指依据行为人的年龄、职业职责、教育背景、知识水平、工作经历、生活阅历等多重因素,来确定行为人对于自身行为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具备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是不是属于犯罪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关于羁押7个多月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适用缓刑的情形主要包括过失犯罪、少年犯、轻微犯罪等,同时需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具体执行方式可能包括禁止从事
过失犯罪的定罪与勉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情节轻微的过失犯罪,可以不认定为犯罪,处理方式包括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处理决定需根据法律规定特定情况做出。
我国针对公务员犯罪行为的处理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条例,公务员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将受到严厉处理,包括开除公职。在作出处分决定前,如公务员已被判处刑罚或已辞职等,行政机关将依法给予相应处分。因此,公务员需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违纪行为。
过失损坏通信光缆的法律处罚。对于未构成犯罪的过失破坏行为,将进行行政处罚,如拘留。构成犯罪的,将进行刑事处罚。同时,文章还解释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认定标准,以及过失犯罪的认定原则,包括合理信赖原则、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和监督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