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债券发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1月22日,当时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该债券的期限为12年,宽限期为5年,从1982年1月29日开始计息,年利率为8.7%,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此后的几年间,中国在国际债券市场上非常活跃。这一阶段的发行条件较为有利,利率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期限一般在7年以上。
我国利用股票进行国际融资是从1991年开始的,当时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始发行B股。到1994年底,已有50余家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了B股,总计超过30亿人民币,筹集了数亿美元的外资。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股、在美国上市的N股、在英国上市的L股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都属于国际股票。
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导向,将更多的外资引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借债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计划管理、债务监测、借款使用和管理法规。
国际股本融资的定义和特征。国际股本融资是向国际投资者发行可流转股权证券的国际融资方式。它限于特定类型的公司已股份化的组织,发行人和投资者可能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融资的特征包括采用记名证券形式、可自由流转、具有技术性和程序性要求等。中国实践中的境外股本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进行外汇业务和非外商投资企业部分外汇业务的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如外国银行分行、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和合资财务公司,文章详细列出了它们开展各类业务所需的营运资金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要求。同时,文章还涉及这些机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种方式和相关风险。包括授信开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押汇业务、打包放款、外汇票据贴现、国际保理融资业务等融资方式,以及信用风险、汇率风险、代理行风险、融资产品风险等存在的风险。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控策略,包括严
中国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的总量调控措施。中国发布《外债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新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防范外债风险。中国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纳入国家外债统计监测范围,并根据外资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管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