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债券发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1月22日,当时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了100亿日元的私募债券。该债券的期限为12年,宽限期为5年,从1982年1月29日开始计息,年利率为8.7%,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此后的几年间,中国在国际债券市场上非常活跃。这一阶段的发行条件较为有利,利率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期限一般在7年以上。
我国利用股票进行国际融资是从1991年开始的,当时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始发行B股。到1994年底,已有50余家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了B股,总计超过30亿人民币,筹集了数亿美元的外资。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股、在美国上市的N股、在英国上市的L股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都属于国际股票。
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导向,将更多的外资引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借债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计划管理、债务监测、借款使用和管理法规。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不完全,不同市场的融资成本可能不同。同时,不同融资形式的成本也不同,譬如股权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普通股高于优先股,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成本不同,不同类型债券的融资成本也不同。这又使得**公司可以通过融资形式的选择而获得更低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的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及商业信用等。配股长期以来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该方式存在较多局限性,上市公司对其的采用逐渐减少,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
国际股权融资即在国际主要股票市场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权资本。**公司的国际股权融资主要是到国际主要交易所上市,如伦敦、纽约、NASDAQ、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债务融资是**公司国际融资的最重要方式。包括国际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两种形式。专门融资方式融资是**
融资谈判是指双方就如何提供进出口信贷、组织国际银团融资、在对方国发行债券、股票、提供资金担保等方面的谈判。这类谈判常常涉及到融资的条件、融资的成本、支付的方法、担保的范围以及发展中国家外汇管理问题等等。如果企业团队缺少融资谈判的经验或对融资计划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