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多项选择题解析。众所周知,司法考试历年真题是司法考试复习中的重要资料,所有备战司法考试的考生都需要反复研习历年司法考试真题,从中找到司法考试试题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手心律师网特意为备考司法考试的考生奉上2002-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多项选择题解析,作为大家准备司法考试的参考资料。
选项D错误。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对于不能查明具体毒害成分的情况,也可以根据食品的危害程度来判断是否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此,甲利用“地沟油”大量生产“食用油”后销售,即使不能查明“地沟油”的具体毒害成分,也可以根据其危害程度来判断是否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B.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但在提交申报前被抓获。单位属于犯罪中止,黄某属于犯罪未遂C.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并成功将申报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但后来税务机关发现了问题。单位和黄某均属于犯罪中止D.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并成功将申报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未发现问题。单位和黄某均属于犯罪中止【答案】BCD【考点】犯罪形态【解析】选项A错误。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未遂阶段停止犯罪行为的情形。在本案中,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但后来又如实申报并缴纳了应缴税款,因此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选项B正确。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未遂阶段停止犯罪行为的情形。在本案中,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但在提交申报前被抓获,因此单位属于犯罪中止,黄某属于犯罪未遂。选项C正确。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未遂阶段停止犯罪行为的情形。在本案中,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并成功将申报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但后来税务机关发现了问题,因此单位和黄某均属于犯罪中止。选项D正确。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未遂阶段停止犯罪行为的情形。在本案中,黄某按照甲的指示进行了行动,并成功将申报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未发现问题,因此单位和黄某均属于犯罪中止。【答案】ABCD【考点】逃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抗税罪【解析】第①句话表述错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四款规定,纳税人逃税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第②③句话表述错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四款规定的处罚阻却事由只适用于逃税罪,不适用于逃避追缴欠税罪与抗税罪。第④句话表述错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四款规定的处罚阻却事由只适用于纳税人逃税的情况,不包括扣缴义务人。【解析】选项A正确。引诱幼女卖淫后,又容留该幼女卖淫的行为,既涉及到引诱卖淫罪,又涉及到容留卖淫罪,应当认定为引诱、容留卖淫罪。选项B正确。对于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他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不实行数罪并罚。而对于绑架他人后伤害他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绑架罪和故意伤害罪,也不实行数罪并罚。选项C正确。发现盗得的汽车质量有问题而将汽车推下山崖的行为,既涉及到盗窃罪,又涉及到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实行并罚。选项D正确。明知在押犯脱逃后去杀害证人而私放,该犯果真将证人杀害的行为,既涉及到私放在押人员罪,又涉及到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并罚。【答案】ABCD【考点】贪污罪【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贪污罪分为两种情形:1.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分、转移、挪用或者隐匿公共财物的,数额较大的,构成贪污罪。选项A、B、C、D的行为都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因此都是正确的。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A
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行为人是否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影响罪过的认定。因此,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B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后果,却决意实施该行为。甲故意举枪射击乙,尽管没有瞄准导致乙的名车毁坏,但甲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因此,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C
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后果,却决意实施该行为。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但由于犬只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
选项D
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根据法律规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违法行为,但没有明显的故意。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正确的。